在社交媒體的廣闊天地里,meta正悄然醞釀一場人機互動的新變革。據悉,該公司正緊鑼密鼓地測試一類全新的聊天機器人,它們不再局限于被動回應,而是能夠主動向用戶發起對話,為用戶的社交體驗增添一抹前所未有的色彩。
想象一下,當你在Facebook Messenger或WhatsApp上與好友暢談時,一個名為“電影魔法大師”的AI聊天機器人突然闖入,帶著溫馨的問候和電影話題的邀請:“愿你的今日充滿歡笑,最近有沒有沉醉于哪部電影的原聲,或是被哪位作曲家的才華所打動?或許,我能為你策劃一場難忘的電影之夜?”
這一創新背后,是meta與數據標注專家Alignerr的攜手合作。用戶現在可以在meta的AI Studio平臺上,親手打造屬于自己的聊天機器人伙伴。這些機器人擁有記憶用戶偏好的能力,并在特定條件下——例如,雙方在過去兩周內至少進行了五次交流后——主動發起后續對話,讓互動更加連貫且個性化。
meta強調,這一功能旨在深化用戶與AI之間的交流,讓用戶能夠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同時,用戶還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可以選擇將聊天機器人設置為私密狀態,或是通過社交媒體渠道公開展示,讓這份獨特的互動成為社交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技術的雙刃劍效應同樣不容忽視。近期,與meta在AI領域有所相似的Character.AI就因聊天機器人引發的負面事件而陷入法律糾紛。在此背景下,meta在安全性方面的考量顯得尤為重要。盡管公司明確表示,這些聊天機器人并非專業顧問,無法替代醫療、心理或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但如何在享受技術便利的同時確保用戶安全,仍是亟待解答的課題。
meta此舉,不僅是對人類孤獨感的一次溫柔回應,更是一場深遠的商業布局。公司預測,隨著生成性AI產品的不斷成熟,到2025年,這一領域有望為其帶來20億至30億美元的收入。在吸引用戶注意力、提升用戶互動度的同時,meta正悄然編織著一張連接人與AI、商業與未來的龐大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