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風起云涌之時,不少消費者被增程車宣傳中的“純電通勤經濟,沒電加油即走”所吸引,認為這一技術完美解決了續航焦慮。然而,現實卻給這些滿懷期待的車主們上了一課。
一位車主分享了他的增程車使用體驗,直言這成了他新能源時代最大的“誤解”。據他描述,車輛宣傳的純電續航200公里,在實際使用中大打折扣。尤其是在開啟空調、搭載乘客的情況下,續航直接縮水至130公里,冬季更是僅剩宣傳里程的六成。更令人無奈的是,系統為保證增程器啟動,強制保留20%電量,這意味著車主實際可用的電量遠少于購買時的預期。
該車主每天通勤60公里,原本以為一周充一次電足夠,但實際上三天就得尋找充電樁,頻繁程度甚至超過了純電動車??紤]到用油成本是充電的三倍,車主自然更傾向于充電,但頻繁的充電需求卻讓他苦不堪言。
除了續航問題,增程車的電池衰減和維修成本也讓車主感到頭疼。由于增程車電池容量相對較小,車主為了省錢經常選擇快充滿放,結果在使用兩年后,電池健康度驟降至78%。4S店檢測后告知更換電池需要6萬元,并解釋稱小容量電池衰減速度本就較快,相比之下,純電動車的大容量電池反而更加耐用。這一發現讓車主意識到,所謂的“油電雙修”實際上是需要花兩份錢養護兩套系統,最終修車成本也更高。
更令人諷刺的是,隨著純電動車技術的進步,增程車的優勢愈發顯得黯淡無光。如今,純電動車已經實現了800V超充技術,10分鐘內即可補充400公里續航,讓高速服務區的一頓快餐時間就能讓車輛“滿血復活”。而增程車則面臨著充電功率受限、充電速度較慢的問題,同時用油成本又讓人心疼不已,成為了“油電全焦慮”的代名詞。
這位車主的朋友開著特斯拉,每周只需在家充電一次,周末就能輕松跨省出游。而他自己卻還在為“該充電還是加油”的問題糾結不已,甚至因此失眠。最終,他感慨道:“增程車本是過渡技術,卻被車企包裝成了‘全能神車’。它真正適合的或許只有那些充電樁安在客廳的別墅業主和一年跑不了一次高速的‘偽長途黨’。像我這樣的普通用戶,不過是給這場‘油電雙修’的童話當了回付費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