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這座繁華都市中,張女士作為一位典型的白領,每天面臨著50公里的通勤挑戰。幸運的是,她家樓下配備了充電樁,并利用谷電價0.35元一度的優勢,駕駛著一輛理想L7增程車輕松應對。這款車型擁有212公里的純電續航能力,使得張女士每周僅需充電一次,每月電費竟然低至50元。
近年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插混車)市場日益擴大,比亞迪宋PLUS DM-i冠軍版以15.98-21.98萬元的價格區間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它提供了110或150公里的純電續航,并且在饋電狀態下依然能保持4-7升每百公里的油耗,非常適合長途駕駛。特別是比亞迪宋PLUS DM-i,其饋電油耗僅為4.4升每百公里,熱效率高達43.04%,展現了出色的節能性能。
與此同時,魏牌藍山DHT-PHEV則以27.38-30.88萬元的價格區間,提供了212公里的純電續航,并在時速20公里時即可實現發動機直驅。而騰勢N9 DM-i搭載了DM5.0技術,純電續航達到250公里,底盤濾震性能優越,為駕駛者帶來更加舒適的乘坐體驗。
然而,增程車在饋電狀態下的油耗相對較高,一般在6-9升每百公里之間,且在高速行駛時動力可能會衰減,加速性能也會慢2-3秒。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養車成本,我們以25-35萬元級的中型SUV為例,假設年均行駛2萬公里,家充電價0.6元每度,油價8元每升進行計算。
以理想L7為例,購車價為33.98萬元,5年充電成本約為6500元(年均行駛1.2萬公里用電)。而藍山DHT的購車價為27.38萬元,5年充電成本僅為3600元(年均行駛0.8萬公里用電)。在加油成本方面,理想L7 5年花費約25600元(年均行駛0.8萬公里用油),而藍山DHT則為57600元(年均行駛1.2萬公里用油)。
保養和保險費用也是影響養車成本的重要因素。理想L7由于結構簡單,保養費用相對較低,年均約為1500元,5年總計7500元。而藍山DHT由于配備了發動機和變速箱,保養費用較高,年均約為3000元,5年總計15000元。在保險方面,由于增程車電池保額較高,理想L7的年均保險費用比藍山DHT高出約2000元,5年多花費10000元。
綜合考慮5年總成本,理想L7約為389400元,而藍山DHT約為327000元。盡管增程車的購車成本和保險費用較高,但其保值率也相對較高。理想品牌的保值率在3年內高達68%,比插混車高出5%-8%。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選擇增程車還是插混車時,首先要考慮自己的充電條件。像張女士這樣擁有家用充電樁且日均通勤距離在50公里以內的都市白領,選擇增程車無疑更具優勢。而對于依賴公共充電樁或幾乎不充電的長期用戶來說,插混車則更加靈活和適用。
行駛場景也是決定選擇的重要因素。對于高速占比超過40%的用戶來說,插混車的發動機直驅效率更高,省油效果更明顯。而對于城市為主的通勤族來說,增程車的響應速度更快、噪音更低,提供了更加舒適的駕駛體驗。
最后,持有計劃也是選擇的關鍵。計劃用5年以上的用戶更適合選擇插混車,因為其機械耐用性更高。而計劃在3年內換車的用戶則可以選擇增程車,因為其故障率較低且技術迭代速度較快。
在選擇過程中,消費者還需要避免一些常見誤區。例如,有些人認為增程車就是純電車加發動機,但實際上優質車型的無感啟動策略使得這種認知變得片面。同時,插混車的高速動力也并非越強越好,單擋設計的車型在再加速時依賴電機,而多擋插混車型則更加穩定。純電續航也并非越長越好,日均行駛30公里的用戶選擇150公里的續航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