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這家曾在新三板默默無聞的潮玩公司,自2020年轉戰港股后,便開啟了其充滿戲劇性的資本之旅。上市首日,其市值便突破千億港元大關,一時風頭無兩。然而,狂歡之后,泡泡瑪特的股價卻迅速回落,市值蒸發近九成,直至2024年,憑借Labubu的全球爆火,才再次迎來股價的飆升。
Labubu,這個曾經并不起眼的IP,在泡泡瑪特的精心運作下,一躍成為全球頂流。其獨特的搪膠工藝和毛絨布料,讓玩偶觸感更為舒適,細節更為生動,迅速吸引了大量粉絲。從線下門店到二手市場,Labubu的價格一路飆升,甚至在某次拍賣中,一只稀有款薄荷色Labubu以百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這股熱潮不僅帶動了泡泡瑪特銷售額的大幅提升,更推動了其海外市場的迅速擴張。
在Labubu的助力下,泡泡瑪特成功從“盲盒第一股”轉型為“全球化的IP生態平臺”。其市值接連超越萬代南夢宮和三麗鷗,成為全球第三大IP公司。海外市場的增速更是超預期,東南亞和北美地區的營收增長分別達到了619%和556.9%。這一轉變,讓資本市場對泡泡瑪特的估值邏輯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從線下零售轉變為“文化消費+全球增長”。
然而,隨著泡泡瑪特股價的飆升,市場的質疑聲也再次響起。有觀點認為,Labubu的爆火只是曇花一現,泡泡瑪特能否持續“造IP”才是關鍵。畢竟,在過去,Molly的興衰軌跡幾乎影響著泡泡瑪特的股價同步波動。對此,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表示,公司已經從一個依賴單一爆款IP的公司,進化為具備一定造星能力的平臺型公司。
從財報數據來看,泡泡瑪特不同IP的收入占比確實更加均衡。除了Labubu和Molly等頭部IP外,其他IP也顯示出了高增長性。同時,泡泡瑪特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IP造星機制,通過潮玩展等平臺發掘新IP,并與超過350位藝術家建立聯系,搭建起持續供血的IP資源池。這種系統化能力,讓泡泡瑪特在渠道和全球化進展上,都與其他同類型公司拉開了差距。
然而,高市盈率也意味著高風險。一旦現實與預期之間出現偏差,股價很容易暴力下跌。近期,隨著泡泡瑪特官方大量補貨Labubu系列盲盒,二手市場價格應聲下跌,股價也出現明顯波動。這再次引發了市場的擔憂,泡泡瑪特如今的市值,是否又走在了熟悉的高點?
面對這些質疑和挑戰,王寧表示,公司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被市場情緒所裹挾。他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具備長期生命力的IP,而不是讓Labubu成為一時爆紅的流行符號。對于真正喜歡這個IP的人來說,不溫不火反而是好事。畢竟,潮玩行業的護城河并不穩固,用戶的喜好也容易遷移。泡泡瑪特能否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