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場聚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活力的重大活動中,順義區理想汽車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此次活動由中宣部精心組織,名為“活力中國調研行”,旨在深入探索中國各地區的創新與發展動力。
6月18日,來自全國20多家主流媒體和地方媒體的70多位記者組成的報道團隊,走進了理想汽車位于順義區的制造基地。他們帶著鏡頭和筆觸,全方位捕捉順義區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的蓬勃生機和創新實力。
活動中,理想汽車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提到,理想汽車之所以選擇順義,是因為這里擁有深厚的汽車產業基礎,成熟的產業生態為汽車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時,順義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使得企業能夠吸引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這對理想汽車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想表示,十年來的實踐證明,選擇順義是理想汽車做出的最重要的決策之一。
成立于2015年的理想汽車,一直專注于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如今,公司的年營收已經超過1400億元,成為中國新勢力車企中的佼佼者,也是第一家年營收突破千億元的中國新勢力車企。理想汽車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30萬輛,位居中國新勢力車企銷量榜首。作為中國第一家均價超過30萬元且累計銷量突破百萬輛的汽車品牌,理想汽車的成功無疑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在理想汽車的北京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媒體團隊深入探訪了焊裝與總裝兩大核心車間。焊裝車間內,一排排先進的自動化焊接設備整齊劃一,機械臂靈活高效地操作著,吸引記者們紛紛舉起鏡頭記錄下這充滿未來感的智能制造場景。這里共有21條全自動生產線和663臺機器人,點焊、自沖鉚接等連接工藝的自動化率達到了100%,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而在總裝車間,智能化的生產線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一輛輛車身沿著軌道緩緩移動,人工與智能設備默契配合,高效地完成車輛裝配的關鍵工序。這里的智能化程度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汽車制造的認知,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并減少了人為誤差。一位來自北京新聞廣播的記者表示,此次采訪為他積累了寶貴的素材,讓他對新能源汽車制造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座談會上,媒體團隊還進一步了解了理想汽車的發展布局、智能制造成果以及其對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作為順義區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理想汽車不僅展現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更彰顯了順義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強大發展潛力。近年來,順義區已經形成了以研發設計為引領,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為基礎,汽車金融、智能網聯等為延伸的汽車產業生態,正加速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