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汽車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整合浪潮,與以往海外車企的“擴張性整合”顯著不同,本輪整合由智能電動化趨勢驅動,呈現出強烈的“防御性”特征。這不僅要求車企在規模上實現“量變”,更需在“量變”基礎上催生“質變”,或將徹底重塑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
豐田汽車,這家毗鄰中國的全球汽車巨頭,近期宣布以4.7萬億日元(約合330億美元)的價格將豐田工業公司私有化,此舉被視為豐田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整合動作之一。豐田章男對于本田、日產整合失敗的評論,更為這一動作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回顧豐田的歷史,從助力日本戰后工業體系建立,到全球化擴張,再到打造“全球標準化”,豐田的每一次體系調整都伴隨著市場的深刻變革。
在中國市場,吉利控股集團同樣在進行著全面的整合。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提出的“回歸一個吉利”戰略,標志著吉利集團步入全面整合的新階段。極氪、領克、銀河等多個品牌正邁出整合步伐,力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與此同時,上汽、長城等中國車企也紛紛采取行動,整合成為行業共識。
歐美系車企同樣面臨調整壓力。雪弗蘭品牌多次傳出將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通用汽車也對道朗格進口業務進行了重組。這一幕與通用、福特在2010年前后精簡品牌、產品線的舉措頗為相似。在全球汽車行業重大重組的背景下,各公司都在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重新評估其制造戰略。
架構整合成為國際車企在新時期的重要戰役。大眾集團通過MQB平臺拉開了平臺化造車的序幕,實現了多品牌共享研發、采購的架構。通用汽車則建立了“全球平臺中心”進行研發整合。在中國,吉利、比亞迪等車企也在積極推進架構整合,力求在智能化研發、應用架構上實現協同,以加速向“由大到強”的轉變。
智能化成為本輪整合的關鍵驅動力。在被稱為“全民智駕元年”的2025年,中國車企在智能化上的步伐逐漸邁向大一統時代。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車企均已形成了統一的智駕方案,并搭載于全系車型。相比之下,國際車企在落地可商用化的智駕技術上仍處于追趕階段。
從全球范圍來看,汽車行業正經歷第四次整合周期。與以往的擴張性整合不同,本輪整合以整合促競爭,旨在應對成熟市場的“微增長+高競爭”挑戰。全球汽車產量的“谷底時刻”以及新能源滲透率的極速爬升,為這一輪整合提供了數據上的支撐。中國車企的崛起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成為推動跨國車企整合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中國車企正以積極的姿態參與整合,提高競爭力。而海外車企則在整合中尋求轉型,以守住傳統市場并換得新的發展機遇。這場由智能電動化驅動的全球整合浪潮,正深刻改變著全球汽車行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