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奧迪中國在電動化戰略上的新動向引發了廣泛關注。該品牌發布了一份聲明,重申了對電動化未來的堅定信念,并明確表示正朝著全電動化產品陣容的長期目標邁進。然而,與此前宣布的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車的計劃不同,奧迪中國現在表示,將在未來幾年內繼續提供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動以及燃油車型在內的多樣化產品組合。
這一戰略調整的背景是全球汽車市場的波動性和多樣性。奧迪全球CEO高德諾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確認,奧迪已經撤回了原定于2033年停止研發和銷售內燃機汽車的計劃。他指出,考慮到全球各地市場發展程度的不均衡,以及電動車普及速度的顯著差異,奧迪將采取因地制宜的區域發展策略。因此,在2024年至2026年期間,奧迪將持續推出全新的內燃機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系列,以增強其在未來十年內的靈活性。
事實上,奧迪并非唯一一家調整全面電動化計劃的車企。在此之前,沃爾沃和梅賽德斯—奔馳等也已經相繼對全面電動化的相關計劃進行了調整。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曾表示,盡管奔馳不會放棄電動化,但將采取燃油車與電動車雙線發展的路線。根據規劃,到2027年,梅賽德斯—奔馳將推出全新的內燃機車型陣容,并計劃使其內燃機車型持續到2030年。
業內專家顏景輝認為,電動化轉型前期的成本投入過高,對于市場需求度不高的跨國車企來說,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對于部分跨國車企而言,目前燃油車業務仍然能夠帶來較高的利潤。這也促使各車企開始及時調整戰略,一方面按節奏布局電動化市場,另一方面確保企業的穩步發展,不再盲目地“一刀切”砍掉燃油車。
從奧迪的財務狀況來看,2024財年,奧迪集團營收同比下降7.6%,營業利潤同比減少23.77億歐元。奧迪中國在聲明中也提到,全球市場的發展存在明顯差異。例如,北美地區的電動車市場“拐點”后移,而中國市場已經過了這個“拐點”。為了確保產品組合的靈活性,奧迪并不排除其他可能性,并將始終牢牢把握全電動產品組合的長期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市場,奧迪的電動化布局正在持續加速。奧迪不僅與中國供應鏈進行合作,還推出了基于PPE豪華純電平臺打造的Q6L e—tron家族車型,并正式開啟預售。在上海國際車展期間,奧迪·上汽合作項目也宣布了首款量產車的命名和亮相,進一步展示了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