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車主分享了他從油電混合動力車(油混)轉向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插混)的親身經歷,直言自己之前對油混車的投資簡直是“智商稅”。
這位車主回憶,去年秋天他將自己的油混車出售,換成了插混車。辦理完所有手續后,他坐在新車里不禁思考:當初為了節省油耗而多花的八千塊是否真的值得?他回想起當年購買油混車時的計算:油耗差值省下的費用需要六年才能回本,但誰家的車能確保開到第六年不換呢?
現在,他每天四十公里的通勤路程全靠純電驅動,充電樁就在公司寫字樓的地下車庫。周末自駕游時,油箱隨時待命,續航焦慮幾乎不存在。更令他得意的是,在朋友聚會上炫耀新車配置時,后排幾位油混車主在看到他的車配備的無線充電口亮起后,集體陷入了沉默。
油混車的“致命傷”在這位車主看來十分明顯。當初在4S店購車時,銷售人員極力推薦油混車的省油優勢,每公里能省下兩毛五,一年兩萬六千公里就能省下不少錢。但誰考慮過電池壽命問題呢?五年后電池性能衰減到七成,之前省下的油錢幾乎都要花在維修費上。而且,滿油箱跑長途時,發動機的嘶吼聲讓人難以忍受。
相比之下,插混車的賬本則顯得更為清晰。充電費按谷電計算,每度四毛,百公里電費不到十塊。而之前開油混車時,他每月加油要花五百塊,現在每月充電費僅需兩百出頭。小區物業新裝的快充樁讓他在周末帶孩子去商場時,兩小時的游玩時間足夠補滿半箱電。
插混車的配置也讓這位車主十分滿意。新車的中控屏如同平板一般,車載導航可以直接投射到AR抬頭顯示上。上個月暴雨天,自動剎車系統成功避免了追尾事故,后視鏡上的毫米波雷達發揮了關鍵作用。回想起之前油混車那簡陋的內飾,簡直像是從智能手機時代退回到了諾基亞時代。
在續航方面,這位車主特意做了對比測試。在完全虧電狀態下跑高速,插混車的油耗比油混車還低0.8L。他的工程師朋友透露,插混車的雙電機結構讓發動機始終工作在高效區間,就像騎自行車帶電動助力一樣,全程省勁。
維修成本方面,插混車的優勢更為明顯。上周他的油混車空調壓縮機出現故障,維修師傅拆開蓋子就搖頭,表示油混車的壓縮機由發動機帶動,管路老化漏氟的概率較高。而插混車的電動壓縮機集成在底盤上的密封模塊,寫著終身免維護。看到維修單上1680元的工時費,他直呼“油混車主太難了”。
在二手市場上,油混車的保值率也遠低于插混車。賣車時,二手車販子對油混車直搖頭,表示插混車的保值率漲了12%,而油混車卻跌了18%。最終成交價比預期低了整整一萬二,折損率令人咋舌。而隔壁剛提的插混車主曬出的三年后殘值評估報告,竟然比同級燃油車還高3%。
技術代差在插混車和油混車之間顯而易見。插混車的電池組自帶冷卻液循環系統,在零下30度的低溫下續航衰減比油混車少15%。更厲害的是,OTA升級后新增的V2L功能讓插混車在露營時可以帶動電磁爐煮火鍋,而油混車主只能在一旁羨慕。
現在,這位車主對插混車的滿意度極高。他認為,插混車不僅省油費、維保費用低,配置升級帶來的愉悅感更是無價。再看到路上跑的油混車,他總覺得有些“違和”。你家樓下充電樁夠用嗎?不妨在評論區分享你的通勤半徑和充電條件,我們一起來探討插混車是否真的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