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裝載著7300臺比亞迪汽車的“比亞迪·深圳號”巨輪緩緩駛入巴西伊塔雅伊港,這一壯觀場景吸引了無數當地民眾駐足圍觀,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式進軍拉美市場。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版圖中,拉美地區宛如一顆未被充分發掘的璀璨明珠。這里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為3%,遠低于中國的48%,且氣候條件優越,非常適合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拉美擁有6.65億人口,人均GDP遠超東南亞地區,支付能力更強,加之文化相對統一,宗教因素對經濟社會的限制有限,使得該地區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理想之地。
比亞迪“深圳號”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運輸船之一,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超級旗艦”。這艘巨輪集合了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等尖端技術,融合LNG雙燃料動力和比亞迪電池組,展現了中國造船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雄厚實力。比亞迪計劃到2026年1月,將自有滾裝船隊規模擴展至8艘,形成覆蓋全球的航運網絡,每年可向海外運輸超過80萬輛汽車。
在比亞迪常州基地,燈火通明的生產線上一分鐘就能下線一輛新能源汽車。今年以來,該基地持續滿產,一季度累計下線7.8萬輛汽車,增長超80%。為滿足海外市場需求,“造大船”成為物流、海運和車企的共同選擇。上汽集團子公司安吉物流旗下的“安吉安盛”輪,已成為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汽車滾裝船,標志著中國汽車企業自營船隊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中國汽車出口量持續攀升,2024年出口量達到585.9萬輛,蟬聯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更是創造了128.4萬輛的新紀錄。在拉美地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2024年上半年,巴西進口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高達91.4%。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在拉美地區備受追捧,價格雖高于國內市場,但仍無法阻擋消費者的熱情。
面對拉美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國車企紛紛布局本地化生產。長城汽車在巴西圣保羅建設首家工廠,比亞迪也在巴西卡馬薩里市投資建廠,規劃年產能達30萬輛。中國車企還在拉美地區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充電服務網絡,強化經銷商網絡和人才培育。
在公共交通領域,中國制造正推動著拉美公交系統向電動化轉型。拉美地區的電動巴士大多來自中國品牌,如比亞迪、宇通客車等。中國車企還在拉美地區推動軌道交通建設,比亞迪云軌境外第一單已在巴西圣保羅地鐵17號線投入使用。
從鋰礦開采到電池產業鏈,再到整車制造和公共交通領域,中拉合作已經進入全方位戰略聯動時代。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拉美地區的成功推廣,不僅彰顯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強大競爭力,更為拉美地區帶來了綠色、智能的交通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