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版圖再擴張,曹操出行沖刺港交所IPO
吉利集團創始人李書福的商業帝國即將迎來新的里程碑,旗下出行服務公司曹操出行順利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步入資本市場的大門。此次IPO由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及廣發證券(香港)共同擔任保薦人,標志著李書福麾下即將增添第十家上市公司。
作為吉利孵化的網約車平臺,曹操出行近年來發展迅速,2024年以170億元的總交易額(GTV)躍居行業第二,僅次于滴滴。其業務范圍覆蓋全國136個城市,并擁有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定制車隊。然而,光鮮的數據背后,曹操出行也面臨著訂單高度依賴聚合平臺、利潤持續虧損的困境。
從財務表現來看,曹操出行的營收雖從2022年的76.31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46.57億元,但凈虧損依然高企,三年間分別虧損20.07億、19.81億和12.46億元。盡管毛利率有所提升,從2022年的-4.4%增長至2024年的8.1%,但司機收入及補貼成為最大支出項,三年累計達251億元。公司資金壓力顯著,截至2024年底,現金及等價物僅為1.59億元,流動負債凈額高達81.46億元。
盡管如此,曹操出行的上市依然是李書福構建“新能源汽車共享生態”的重要一步。一旦成功上市,曹操出行將與吉利進行深度協同,利用吉利制造的定制車降低成本,接入吉利旗下的換電網絡提升效率。然而,這種重資產模式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車輛采購及折舊開支不斷增加。
在滴滴占據絕對市場份額的情況下,曹操出行通過聚合平臺獲得了流量加持,但這也使其逐漸失去了話語權。用戶更關注價格而非服務提供商,曹操出行的品牌溢價難以體現。面對行業增長天花板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曹操出行試圖通過IPO募資加速定制車迭代、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及用戶生態建設,實現從“流量打工者”向“生態破局者”的轉型。
曹操出行的IPO不僅是公司自身發展的關鍵節點,也是檢驗其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重要時刻。在滴滴的主導下,網約車行業的競爭已從規模擴張轉向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升。曹操出行能否通過生態協同和技術投入實現盈利,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