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寶馬經銷體系遭遇前所未有的動蕩,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映射出傳統汽車銷售模式的困境,也預示著豪華汽車品牌在新能源轉型浪潮中的嚴峻挑戰。在成都,運通寶馬4S店的關門歇業,只是寶馬閉店風潮中的冰山一角。與此同時,國產新勢力品牌在市場上的激烈競爭,讓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新加坡G.A.集團,作為寶馬在華的早期重要代理商,因連續巨額虧損,旗下多家寶馬門店被寶馬終止授權,員工工資被長期拖欠。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困境迅速蔓延,福建星德寶、福州中寶等多家寶馬門店同步關閉,車主面臨售后服務缺失和額外費用增加的困境。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進一步加劇了寶馬品牌的信任危機。
寶馬在經銷商管理上的問題早已顯露端倪。去年3月,寶馬突然終止對廣匯集團多家門店的授權,但并未提前介入資金監管,導致這些門店在閉店前仍大肆吸納客戶預付款,最終引發群體性投訴。寶馬在渠道管理上的滯后和對消費者權益的忽視,無疑加劇了這一危機。
面對車主的維權訴求,寶馬官方往往以推諉責任為主,對經銷商售出的保養套餐拒不擔責。例如,北京星德寶閉店后,車主預存款無法退還、提車受阻等問題頻發,寶馬官方卻未能給出有效解決方案,進一步激化了矛盾。這種態度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嚴重損害了寶馬品牌的形象和信譽。
寶馬在新能源市場的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隨著國內新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寶馬在新能源戰場上的危機愈發明顯。今年第一季度,寶馬在華銷量大幅下滑,純電車型占比僅為15%,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主力車型iX3、i3因“油改電”質疑聲不斷,在與全新純電平臺競品較量時缺乏優勢。在輔助駕駛領域,寶馬雖然具備一些亮點功能,但與先進的城市輔助駕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為扭轉局勢,寶馬近日宣布重啟增程動力系統,但新系統預計要到2026年才能正式落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寶馬在增程領域布局過晚,已經錯失了搶占市場份額的黃金時機。寶馬在用戶權益保護方面也面臨著信任危機的持續發酵。從實際案例來看,寶馬在處理消費者投訴時往往態度消極,推卸責任,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的不滿和失望。
更為嚴峻的是,傳統4S店大規模“倒戈”新勢力品牌。中升集團關閉多家寶馬門店轉投AITO問界,長沙奔馳經銷商也選擇轉投問界,奧迪門店紛紛擁抱小米,蔚來更是接收了超40家豪華品牌退網渠道。這一系列事件表明,傳統經銷模式在新能源浪潮下已經難以為繼。新勢力品牌推行的直營或類直營模式,讓經銷商能夠免除壓庫壓力,專注于服務質量提升,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寶馬的危機本質上是傳統燃油車體系在新能源浪潮下的“水土不服”。壓庫模式下難以為繼、渠道管理滯后、用戶權益保障機制失效等問題凸顯。當經銷商紛紛因生存本能轉投新勢力品牌時,寶馬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如何重拾消費者信任、應對新能源市場的挑戰,成為寶馬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