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華車市場持續的價格拉鋸戰中,寶馬5系憑借其出色的銷售業績,再次驗證了市場不變的法則:沒有難以銷售的產品,只有不夠誘人的價格策略。這一法則在寶馬5系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然而,2025年初的市場形勢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原本官方指導價為43.99萬元的寶馬5系入門款車型525Li,在廣東、山西等地的經銷商處,經過優惠后,起售價已經降至32.5萬至33.49萬元之間,降幅高達10.5萬元。這一堪稱“骨折價”的促銷策略迅速點燃了市場熱情,使得寶馬5系在1月的銷量環比增長超過160%,相較于2024年12月的9688輛,實現了飛躍式增長,成為寶馬在中國市場的核心增長動力。
這場價格戰背后,實際上是豪華車市場生態發生劇變的縮影。盡管2024年德系車整體銷量同比下滑9%,但寶馬5系的降價幅度仍然顯得尤為激進。究其原因,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對傳統豪華車市場構成了巨大沖擊。以理想L7、問界M7等為代表的新勢力車型,憑借智能化優勢,在30萬至40萬元價格區間內搶占了大量市場份額,迫使傳統豪華品牌不得不通過降價來維持生存。另一方面,競品之間的內卷也日益嚴重。奧迪A6L和奔馳E級等車型的終端優惠幅度分別超過8萬元和5萬至9萬元,使得BBA之間的“價格鐵三角”徹底瓦解。
消費邏輯的理性化也是推動豪華車降價的重要因素。隨著90后成為購車主力軍,他們對品牌光環的盲目崇拜逐漸減弱,更加注重產品的性價比與質價比平衡。這種消費觀念的變化,使得豪華車品牌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定價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然而,寶馬5系的降價策略雖然短期內提振了銷量,但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當豪華車的價格逐漸向普通品牌靠攏時,其溢價邏輯已經名存實亡。同時,長期的大幅降價也可能削弱寶馬“運動豪華”的品牌調性,陷入“降價-品牌貶值-繼續降價”的惡性循環。降價帶來的利潤壓力也不容忽視。以入門款525Li為例,10萬元的優惠需要車企與經銷商共同分擔,這無疑增加了寶馬的盈利難度。
面對這些挑戰,寶馬需要尋找一條既能保持銷量增長又能維護品牌形象和利潤空間的道路。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賽道上,寶馬需要思考的是,除了降價之外,還能依靠什么來吸引和留住消費者。這不僅是寶馬面臨的挑戰,也是所有傳統豪華品牌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