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普及,越來越多的車主開始享受在家充電的便利。陳剛和魯鴻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使用充電設備在家中即可為車輛充電,每次充電約6小時,費用僅20多元,便能獲得超過200公里的續航能力。這種充電方式不僅經濟實惠,還極大提升了日常出行的自由度。
然而,盡管充電便捷,但長途駕駛時,陳剛仍感到一定的續航焦慮。他提到,新車時一次充電能跑250至260公里,但經過四年的使用,續航已降至約200公里。特別是在冬季,長時間使用空調會迅速消耗電量,這使得他在接到長途訂單時不得不提前規劃好充電站點,確保行程無憂。
針對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推廣難題,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能源局于2023年5月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文件指出,我國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經濟實用車型供給不足以及銷售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
實際上,農村地區的充電設施匱乏問題尤為突出。以陳剛、魯鴻所在地區為例,僅鎮上的供電所設有充電樁,數量有限且停車位緊張。這導致了許多新能源汽車司機在長途行駛中難以找到充電站點,甚至出現了司機因電量不足而求助于其他車主的情況。
面對這一困境,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鄒雪提出了“私樁共享”的解決方案。她建議,通過精準統計農村新能源汽車車主安裝私用充電樁的情況,并在車主同意的前提下公開其地理位置,使得過路車主能夠在地圖上搜索到并使用這些充電樁。或者,車主可以與第三方充電樁平臺公司達成協議,將私樁納入平臺搜索范圍,通過平臺付費使用,所得充電費用由私樁車主和平臺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成。
除了充電設施問題外,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市場的推廣還需關注車型的選擇。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行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在農村地區推廣新能源汽車不僅可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還能成為消耗過剩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渠道。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也認為,農村市場將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下一階段增長的重要支撐。他指出,鄉鎮消費者購車時往往注重實用性,傾向于選擇“一車多用”的車型。因此,車企需要推出符合農村需求的高性價比車型,以滿足這一市場的獨特需求。
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相關部門已經公布了一批下鄉車型目錄,其中包括了“奔騰小馬”、“比亞迪漢”、“新嵐圖FREE”等124款新能源汽車。這些車型覆蓋了從高端到低端的不同價位,既有售價近40萬元的蔚來ES6,也有5萬元起步的五菱繽果。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也首次入選,為農村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