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埃隆·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星鏈”衛星頻繁墜落的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據統計,2024年已有316顆“星鏈”衛星在大氣層中化為灰燼,這一數字與前兩年的99顆和88顆相比,呈現出驚人的增長態勢,同比增長率高達259%。至此,星鏈項目累計損失衛星數量已達583顆,相當于每發射出15顆衛星,就有一顆難逃墜落的命運。
針對這一異?,F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的研究團隊展開了深入探究。該團隊由物理學家丹尼·奧利維拉領銜,他們發現,當前太陽活躍度的顯著增強是導致“星鏈”衛星墜落數量激增的關鍵因素。這一變化使得包括星鏈在內的低軌道衛星的平均使用壽命縮短至大約五年。
研究人員進一步解釋說,太陽表面的黑子活動增多時,往往伴隨著強烈的爆炸和太陽耀斑。這些活動導致太陽風通過日冕洞向宇宙空間噴發,其中部分物質會直沖地球而來,進而觸發磁暴。當太陽等離子體抵達地球并引發磁暴時,還會產生一種額外的效應——對地球上層大氣的加熱。這種加熱作用使得大氣層膨脹,進而增加了衛星在飛行過程中所需克服的阻力,最終導致衛星脫離預定軌道,墜入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