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在今年的發展中展現出了強勁的復蘇與創新活力,為工業經濟的穩定增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上海,一家科技企業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成為市場焦點。這款機器人憑借其約30個自由度的高靈活設計,能夠輕松完成操控平衡車、騎自行車等復雜動作,預計下半年將實現規模化量產。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標志著我國機器人技術邁上了新臺階,也帶動了相關零部件產業鏈的整體提升。
智元機器人的首席技術官彭志輝表示,通過攻克多模態交互、復雜任務作業等關鍵技術,并采取開源開放策略,企業成功吸引了全球眾多開發者,共同構建起了繁榮的產業生態。
科技創新成為了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生產與效益雙提升的關鍵力量。據統計,今年1至4月,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長了8.2%,營業收入達到了25.8萬億元。其中,裝備制造業和原材料制造業因技術升級帶動需求顯著增長,31個制造業大類中有28個實現了正增長。
在浙江,一家新材料企業研發的新型防水纖維面料憑借其表層防水、內層速吸的特性,成功贏得了國內外數十家運動品牌的青睞,成為了這些品牌的核心供應商。
科技創新也有效推動了我國外貿市場的持續向好。4月份,中小企業出口指數達到了50.4%,連續13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顯示出我國中小企業整體出口勢頭的強勁。例如,江蘇的一家盾構機企業創新推出了小直徑盲井施工機型,將挖掘效率提升了10倍,目前其海外訂單已經排到了2027年,來自歐洲、南美等地的訂單絡繹不絕。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未來將繼續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它們承擔國家級科研任務,進一步提升產業鏈配套能力,為我國工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