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對增程技術嗤之以鼻的德系巨頭陣營中,一款名為ID.ERA的全尺寸增程SUV橫空出世,標志著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策略的重大轉變。這款車型不僅以350公里的純電續航能力超越了同級競品如理想L9的280公里,更是在內飾配置上大肆借鑒了國產新勢力的豪華元素,如“女王座椅”與后排大屏,直接向國內高端電動車市場發起挑戰。
大眾ID.ERA的亮相,無疑是對其過往“增程是過渡技術”言論的一次自我顛覆。在2025年上海車展上,這款增程式概念車的全球首發,不僅車身尺寸超越自家燃油旗艦途昂Pro,更以2+2+2的六座布局瞄準了家庭與商務用戶的多元化需求。設計上,ID.ERA融入了懸浮車頂、隱藏門把手等科技感十足的元素,讓德系設計終于跟上了國產車的潮流步伐。
ID.ERA的純電續航能力成為其一大亮點,搭載專為增程優化的EA211 1.5T EVO II發動機,CLTC工況下純電續航高達350公里,足以滿足大多數用戶一周的通勤需求。而跨省長途旅行時,超過1000公里的綜合續航能力也能有效緩解續航焦慮。技術層面,發動機采用了先進的VT可變截面渦輪和深度米勒循環,熱效率高達40%,饋電油耗控制在6L/100km左右,展現了大眾在增程技術上的深厚功底。
內飾方面,ID.ERA徹底摒棄了大眾傳統的保守風格,向國產新勢力看齊。中控臺上,14.6英寸的2.5K屏幕與10.25英寸的儀表盤組成雙聯屏,后排頭頂則懸掛著支持多設備投屏的娛樂屏。第二排座椅更是配備了帶腿托的“女王座椅”和行政級航空座椅,支持通風、加熱、按摩等多種功能,讓乘客盡享奢華體驗。網友戲稱:“大眾終于學會了堆沙發!”
盡管在配置上“抄作業”,但大眾在機械素質上的優勢依然明顯。ID.ERA搭載了雙腔空氣懸掛和后輪轉向系統,過彎靈活性提升30%,顛簸路面濾震更加細膩。與理想L9的單腔空懸相比,雙腔結構能夠同時調節軟硬和高低,兼顧舒適與操控。據現場工程師透露,這套底盤調校標準接近保時捷,旨在將傳統的“坐船感”轉變為“貼地飛行”的駕駛體驗。
然而,定價問題或將成為ID.ERA能否成功的關鍵。若定價超過40萬,將直接面對理想L9和問界M9等強勁對手;但若定價下探至30萬區間,則可能憑借德系品牌的光環收割市場。不過,考慮到大眾ID.3降價至9.99萬才勉強維持銷量,ID.ERA的高成本注定難以走低價路線。
ID.ERA的推出,背后是大眾史無前例的“中國速度”。研發周期僅24個月,打破了德系車傳統的開發節奏。供應鏈方面,大眾全面本土化,與寧德時代合作定制電池,引入Momenta的無圖城市智駕方案,以及火山引擎的語音交互技術。作為首款由上汽大眾主導開發的大眾全球車型,ID.ERA未來將反向輸出海外市場,標志著大眾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研發能力和開放供應鏈戰略的又一重要成果。
面對ID.ERA的強勢來襲,國產新勢力并未坐以待斃。騰勢N8、奇瑞風云T11、問界M8等車型紛紛加入混戰,高端增程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數據顯示,理想L9與問界M9仍保持著月均5000臺的銷量,證明了市場的巨大潛力。但合資品牌想要在這片紅海中分得一杯羹,僅憑技術上的優勢顯然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