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汽車消費領域,一個令人瞠目的事實正逐漸顯現:燃油車車主在為每升汽油付費時,驚訝地發現這筆錢足以讓一輛電動車行駛100公里。這一對比,不再是網絡上的戲謔段子,而是現實中愈發鮮明的用車成本差異。
具體來看,當前市場上95號汽油的價格已攀升至每升8.5元,而一輛燃油車行駛10公里便需消耗這一升汽油。相比之下,電動車在同等距離上僅消耗10度電,成本僅為5元(以家庭充電0.5元/度計算)。這意味著,在行駛成本上,電動車與燃油車之間的差距達到了驚人的10倍。有車主形象地比喻:“燃油車一腳油門踩下去,三塊錢就沒了;而電動車,即使踩到底,也只需三毛。”
進一步計算長期成本,差異更為顯著。假設一輛燃油車每年行駛1.5萬公里,五年下來,油費和保養費用總計需花費8.7萬元。而同等里程的電動車,電費不足1萬元,保養費用也僅為2000元。這意味著,電動車車主在這五年里節省了超過7萬元,幾乎可以再購買一輛五菱繽果汽車。這一現實利益,使得越來越多的網約車司機轉向電動車:“每天行駛300公里,燃油車交完油費幾乎白干,而電動車賺的才是實實在在的利潤。”
然而,電動車車主也不能過于樂觀。燃油車車主手中仍握有兩張“王牌”:一是保值率,三年車齡的卡羅拉能保持68%的原價,而同期電動車的保值率普遍較低;二是低溫續航問題,在零下10℃的條件下,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會大打折扣,而燃油車則不受影響。北方車主直言:“省下的錢,可能還不夠換電池。”
關于電動車的爭議焦點之一,是其購車成本和電池更換成本。有人認為,電動車購車成本比燃油車高出3萬元,且電池更換價格昂貴。但現實情況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提供了8年的質保,寧德時代更是推出了“巧克力換電”服務,月租僅需300元即可隨意升級電池。與此同時,油價在過去五年內上漲了40%,92號汽油價格突破8元已成為常態。
最終,這種成本對比被形象地比喻為:“燃油車就像燃氣灶,燒錢還冒煙;而電動車則是電磁爐,省電又安靜。”當10度電的成本遠遠低于1升油時,燃油車車主手中的油箱蓋,似乎正在逐漸變成“古董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