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雅加達機場踏出閘口的那一刻,眼前立即被四家網約車公司的廣告牌和服務人員所包圍,這與國內網約車市場已趨于穩定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印尼的網約車市場依舊競爭激烈,不僅新興企業有機會搶占市場份額,就連傳統出租車公司也實現了超過10%的增長。
盡管沒有中國式的瘋狂搶客場景,但各家網約車公司的工作人員仍會主動上前詢問旅客是否需要用車。雖然沒有大幅優惠活動,但針對機場乘客,他們通常會提供15%-20%的折扣。
印尼網約車市場的主要競爭者包括Grab、Gojek、Blue Bird和Maxim。盡管Grab和Gojek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但Blue Bird和Maxim通過差異化運營策略,在近兩年來依然保持了顯著增長。在雅加達、泗水、棉蘭、巴東等城市的機場,這四家公司的廣告牌和工作人員幾乎隨處可見。
Grab和Gojek都是東南亞的獨角獸企業。Grab成立于2012年,總部位于新加坡,是東南亞最大的跨區域超級應用平臺,業務涵蓋網約車、外賣、數字支付及金融服務,覆蓋東南亞八國,并在多數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而Gojek則是印尼本土的霸主,2010年從雅加達的摩托叫車服務起家,逐漸構建了涵蓋網約車、外賣、快遞、支付的生態閉環,通過高頻生活場景綁定與下沉市場滲透,在印尼占據了網約車55%、外賣70%的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Blue Bird對于多數不在印尼長期生活的人來說可能較為陌生。這家有著50余年歷史的出租車企業,面對網約車的沖擊,選擇了高端化轉型、政企合作與數字化升級的策略來穩固市場。其出租車業務在2023年營收約2.95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并且持續盈利。在網絡化方面,Blue Bird的APP注冊用戶約600萬,貢獻總訂單量的75%。
一位雅加達居民Steven分享了他的體驗。一次從雅加達老城中心趕往城北的會議,由于雨天擁堵,預計需要1小時的車程。在使用Grab和Gojek叫車時,司機頻繁取消訂單,即使叫到車也需要等待30分鐘。而使用Blue Bird APP,他只用了7-8分鐘就等到了印有藍色標識的車輛。Blue Bird的車價與Grab和Gojek基本持平,甚至有時更低。更重要的是,Blue Bird派單后司機必定履約,給乘客帶來了更好的體驗。
Blue Bird還通過企業通勤班車、醫療專車及同城急件配送等業務在B端市場獲得了增長。這些業務占據了Blue Bird總營收的25%。公司還為司機提供了優厚的待遇,包括收入低于一定水平時不做抽成、績效獎金、燃油折扣和底價員工宿舍等,這使得司機們更加珍視工作機會,提供了更好的乘車服務。
與Blue Bird主攻政企和中高端用戶的策略不同,Maxim則選擇了集中精力在下沉市場。Maxim是一家俄羅斯的出行服務公司,成立于2003年,并在全球多個國家運營。2018年進入印尼后,Maxim采取了差異化策略,重點布局中小城市和偏遠地區,填補了這些地區網約車市場的空白,并快速擴張。
Maxim的運營策略相對寬松,司機加入門檻較低,平臺抽傭也相對較低,吸引了大量司機入駐。同時,Maxim的價格也更低,支持現金支付與司乘議價,在價格敏感型市場表現突出。在印尼的部分城市,Maxim的市占率并不小于Grab和Gojek。根據數據顯示,2024年Maxim用戶乘車總時長同比增長了30%。
印尼網約車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1.3億美元,到2030年將增長至47.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8.8%。盡管超過70%的網約車交易發生在大雅加達地區,但在印尼的二三線城市,網約車滲透率還不到15%。這意味著各家企業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以挖掘。
在印尼這片熱土上,網約車市場的競爭依舊激烈而充滿生機。俄羅斯背景的Maxim在下沉市場開疆拓土,本土巨頭Gojek持續編織生態護城河,新加坡的Grab計劃維系跨區域優勢,而老牌出租車公司Blue Bird則用半個世紀的運營智慧實現了逆勢增長。這種在差異中尋找平衡的錯位競爭,或許正是印尼這個千島之國新興市場更富生命力的發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