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象食品旗下的“多半系列”方便面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起因是消費者發現包裝上的“多半”二字并非普通形容詞,而是白象公司注冊的商標。這一發現迅速在網絡上發酵,相關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
網友曬出的照片顯示,在白象“多半袋面”和“多半桶面”的包裝上,除了醒目的“大份量,倍滿足”標語外,還在生產信息下方明確標注了“‘多半’是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商標”。這一細節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討論,不少人質疑白象在玩文字游戲,誤導消費者。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注冊了包括“多半”、“白象多半”、“白象多半桶”和“白象多半袋”在內的多個商標,且這些商標的國際分類均為方便食品。然而,白象也曾嘗試注冊“多半袋”、“白象 多半袋”等商標,但并未成功。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白象客服確認了“多半”確實是商標,并強調產品具體克重以包裝上顯示的為準。同時,白象公司發布聲明稱,“多半”系列是基于原70克面餅基礎上推出的110~120克大份量產品,旨在與常規份量產品做區分,便于消費者選購。對于因此給消費者造成的誤解,白象表示誠摯的歉意,并承諾將盡快調整產品包裝,避免再次引發誤解。
實際上,白象并非個例。在商標名稱上做文章的品牌并不少見。例如,今麥郎也曾申請過“1袋半”商標,但最終被裁定無效。國家知識產權局認為,該商標直接表示了商品的分量特點,缺乏顯著性,且容易使公眾對商品分量產生誤認。
類似的情況還包括千禾味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千禾0”商標。盡管該商標已經注冊成功,并應用于醬油等產品上,但不少消費者誤以為“千禾0”代表零添加,從而引發爭議。千禾公司客服表示,“千禾0”僅是該品牌中高端產品的一個標識,并非對外宣稱零添加,消費者應通過查看配料表來確認產品是否包含添加成分。
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壹號土豬”和“壹號土雞”等商標也引發了關注。盡管公司回應稱“土豬”指的是地方品種豬,且產品均采用地方豬種為基礎資源開發的豬肉,不存在欺騙消費者的情況,但仍引發了關于商標名稱是否誤導消費者的討論。
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企業在商標命名上的投機取巧行為,以及這種行為對消費者和市場誠信的潛在損害。專家指出,商標審核應加入消費者認知測試,駁回易引發誤讀的詞匯,同時強制要求商標旁標注注冊標記并注明屬性,以避免消費者產生誤解。法律也需從“顯著性審查”轉向“誠實性審查”,確保商標的真正價值在于建立信任而非制造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