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VIDIA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出現了顯著變化,這一變動源自華為等本土企業(yè)的快速崛起。據業(yè)內消息透露,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在接受Wccftech采訪時指出,華為正在積極挖掘NVIDIA中國業(yè)務中的人才資源,這一趨勢反映出中國競爭對手正在加快步伐,對NVIDIA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
當前,NVIDIA在中國市場正面臨雙重挑戰(zhàn):一方面,人才流失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美國對H20 AI芯片的禁令也間接促進了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Bill Dally指出,這些限制措施反而為中國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更多成長空間,讓他們能夠吸引更多高端AI人才,這對NVIDIA而言顯然是一個不利信號。更令人擔憂的是,華為已經悄然組建起一支由前NVIDIA工程師構成的強大AI研究團隊。
長期以來,NVIDIA在中國市場憑借其硬件算力和CUDA軟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占據領先地位。CUDA系統(tǒng)幾乎成為了中國大型科技公司AI運算架構的基石,盡管華為推出了自己的替代方案CANN,但在性能方面與CUDA相比仍有待提升。然而,這并未阻止華為在軟件開發(fā)能力上的持續(xù)強化,尤其是在CANN平臺上,華為正致力于打造一個能夠與CUDA生態(tài)系統(tǒng)相媲美的替代方案。
CANN(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是華為昇騰針對AI場景推出的異構計算架構,它不僅支持多種AI框架,還能夠為AI處理器和編程提供服務,是提升昇騰AI處理器計算效率的關鍵平臺。CANN還提供了高效易用的編程接口,幫助用戶快速構建基于昇騰平臺的AI應用和業(yè)務。這些努力表明,華為在AI領域的探索并未止步。
除了華為之外,還有其他中國企業(yè)也在積極尋求突破。有消息稱,DeepSeek開發(fā)的大語言模型已經成功繞過了NVIDIA的CUDA框架,為未來兼容國產GPU芯片做好了準備。這些進展無疑進一步加劇了NVIDIA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