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宜居帶“超級地球”,TTV技術助力揭秘“隱形行星”

   時間:2025-06-05 12:27:28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IP:北京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近日,一項由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主導的國際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科學家們在類似太陽的恒星系統中,成功探測到了一顆位于宜居帶的“超級地球”——Kepler-725c。這顆行星的質量約為地球的十倍,其發現標志著人類在尋找外星宜居地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悉,此次發現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方法——凌星中間時刻變化(TTV)反演技術。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該技術,在類太陽恒星的宜居帶內發現此類行星。相關研究成果已在《自然-天文》雜志上發表,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Kepler-725c圍繞著一顆名為Kepler-725的G9V型宿主恒星運行。這顆宿主恒星雖然年輕,僅16億歲,但其光譜型與太陽相似,且表面磁場活動更為劇烈。而Kepler-725c則位于其宜居帶內,這是一個液態水可能存在的區域,也是類地生命誕生的關鍵條件。它的公轉周期約為207.5天,與地球的一年相近。

Kepler-725c的發現并非易事。起初,這顆行星并未被Kepler太空望遠鏡直接觀測到,而是巧妙地“隱藏”了起來。研究團隊通過觀察Kepler-725行星系統中另一顆行星穿過宿主恒星表面的時間變化,以及對公轉軌道周期的微小偏離,成功推斷出了Kepler-725c的存在。

TTV反演技術的使用,使得科學家們無需直接觀測到行星遮擋宿主恒星的過程,也無需宿主恒星在視線方向上發生輕微擺動。僅需測量與待發現行星軌道共振的另一顆行星的凌星時間,就能間接感知到待發現行星的存在。這一技術的突破,為發現類太陽恒星宜居帶中的“隱形行星”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此次發現不僅展示了中國科研團隊在尋找“地球2.0”方面的實力,也為未來的空間天文任務提供了新的觀測目標和探測技術支持。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的相關研究團隊計劃將TTV反演技術應用于更多系外行星系統,以期在類太陽恒星和紅矮星的宜居帶中發現更多隱藏的系外行星。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息烽县| 福清市| 曲沃县| 北辰区| 海盐县| 泊头市| 成都市| 全椒县| 田林县| 丰城市| 白河县| 岑溪市| 镇原县| 定西市| 馆陶县| 海丰县| 渝中区| 钟祥市| 衡南县| 铜川市| 大连市| 喀喇沁旗| 郁南县| 小金县| 黄平县| 泗阳县| 临沂市| 岢岚县| 道孚县| 清涧县| 五常市| 类乌齐县| 奈曼旗| 平阳县| 丹巴县| 科技| 高清| 赤城县| 玉屏|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