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條紋狀斜坡,這一直困擾著天文學界多年的謎團,似乎即將迎來解答。長久以來,科學家們對火星表面這些奇異的條紋充滿好奇,它們仿佛巨大的畫筆在火星上留下的痕跡,既神秘又引人遐想。
這些條紋首次被人類捕捉到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的“海盜”號軌道飛行器拍攝。這些沿著斜坡延伸數百米的痕跡,引發了科學家們的廣泛討論,它們是否由水流形成?是否暗示了火星上存在過生命的可能性?這些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然而,最近伯爾尼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項新的理論,挑戰了傳統的水流動成因說。他們的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指出這些條紋其實是由火星上的風和塵埃等干燥過程造成的。這一發現無疑為火星條紋的成因提供了新的視角。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研究人員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對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數萬張衛星圖像進行了詳細分析。他們繪制了一幅包含近50萬條火星條紋特征的全球地圖,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此類特征數據庫。通過對比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條紋的形成與水流無關,而是與火星塵埃的滑落有關。
具體來說,這些條紋很可能是在細塵層從陡峭地形上突然滑落時形成的。巖石墜落、小型流星體撞擊或陣風引發的沖擊波和松散的塵埃,都可能是觸發這一過程的原因。這一發現不僅解釋了條紋的形成機制,還為火星表面的地質活動提供了新的認識。
與此同時,歐洲航天局的ExoMars痕量氣體軌道器也在持續為解開火星謎團貢獻力量。該航天器搭載的彩色立體表面成像系統(CaSSIS)拍攝了火星表面眾多令人驚嘆的圖像,其中就包括奧林匹斯山光環斜坡上覆蓋的明暗條紋。這些圖像不僅展示了火星表面的壯觀景象,還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通過CaSSIS和其他高分辨率相機的觀測,科學家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些條紋的成因和變化。他們發現,這些條紋的亮度和顏色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有些條紋幾個月內就會消失,而有些則會持續數年。這些發現進一步支持了干燥過程成因說,為火星表面的地質活動提供了新的解釋。
ExoMars任務的核心是了解火星上水的歷史以及它是否曾經允許生命繁衍生息。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對火星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雖然火星條紋的成因之謎已經初步揭開,但火星上仍然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