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近期舉辦的投資者日活動中,向外界透露了其多項業務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規劃。活動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雷軍和盧偉冰等高管親自出席,就芯片研發、小米汽車以及智能手機業務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在智能手機業務方面,小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24年,小米手機凈流入用戶超過1300萬,其中不乏來自蘋果和華為的高端用戶,數量達到了550萬。盧偉冰在會上強調,規模是競爭力的基礎,能力是業績的源泉,而變革則是推動這一切的關鍵。
雷軍則分享了小米在香港新零售領域的嘗試,并表示這一模式將在發達國家和發達地區得到大力推廣。他提到,新零售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還優化了銷售鏈條,為小米帶來了更多的增長機會。
在家電業務方面,盧偉冰透露小米的線下渠道成本比競爭對手低了15到20個百分點。這一優勢使得小米在家電市場更具競爭力。同時,小米還表示將始終堅持硬件利潤率不超過5%的策略,以性價比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汽車業務是小米近年來重點發力的領域之一。雷軍在會上表示,小米汽車將于今年第三、四季度實現盈利。他還透露,小米在智能駕駛方面的投入已經達到了35億元,并將在即將發布的YU7車型上首發1000萬Clips端到端模型。
關于備受關注的YU7定價問題,雷軍表示正式定價需要在發布前1至2天才能確定,但23.59萬的價格顯然是不可能的。他透露,目前YU7的熱度非常高,留資用戶數是SU7技術發布同期的3倍,且超過60%的留資用戶為首次留資,超過40%的留資用戶未使用過小米產品。
在芯片研發方面,雷軍透露小米正在積極投入汽車芯片的研發。他認為,掌握技術能力是企業發展的首要戰略,只有擁有了自己的技術,才能在智能設備領域保持競爭力。
小米還透露早在2020年就開始研發投資機器人領域,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在小米汽車工廠中得到應用。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為小米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財報數據來看,小米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在2025年第一季度取得了顯著成績。該業務分部總收入達到186億元,占小米集團總收入的16.71%。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為181億元,環比上漲10.7%,且經營虧損已大幅收窄至5億元,毛利率達到23.2%,環比增長2.8%。
在當前的新勢力汽車品牌中,實現盈利的仍屬少數。理想汽車是其中之一,它在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并連續兩年保持盈利狀態。然而,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顯示,理想汽車的總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環比下滑。
零跑汽車也在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了單季盈利,凈利潤達到0.8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零跑汽車的銷量和營收均實現大幅增長,毛利率也創歷史新高。盡管在剔除“戰略合作”部分的貢獻后,其賣車毛利率略有下降,但整體虧損已大幅收窄。
小鵬汽車和蔚來也表達了今年實現盈利的信心。小鵬汽車在一季度的營收和毛利率均實現顯著增長,董事長何小鵬表示有信心在2025年實現汽車銷量同比翻倍,并在四季度實現單季盈利。蔚來則在上海車展期間表示,很篤定第四季度會實現盈利,并努力提升汽車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