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攜手中國工商銀行、百度、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科技巨頭,共同揭曉了《面向軟件工程智能體的技術和應用要求》系列標準的第一部分——《開發智能體》(標準編號為AIIA/T0219-2025)。
該標準深度聚焦于技術能力與服務能力兩大核心板塊,為軟件開發智能體打造了一套全方位的技術規范體系,標志著中國在AI智能體標準化探索之路上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AI智能體,作為一種能夠執行復雜指令、與人類實現流暢溝通的AI系統,正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它們能夠廣泛搜集數據,通過精密的邏輯推理和任務規劃,自主解決多步驟問題,被視為全新的數字勞動力,能夠協助甚至替代人類完成各類任務。
全球范圍內,AI智能體市場正展現出驚人的增長潛力。據Research and Market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AI智能體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51億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471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4.8%。
2025年被業界公認為AI智能體發展的元年。這一年,AI智能體成功超越了傳統輔助工具的范疇,開啟了人類自主決策的新紀元,從“知識增強”向“執行增強”邁進,極大地重塑了企業的生產力和人機交互模式。微軟智能體解析商業郵件、OpenAI的o1/o3模型處理復雜訂單等案例,都充分展示了AI智能體在自主決策和任務執行方面的強大能力。尤其是OpenAI推出的ChatGPT Tasks,更是標志著AI智能體的發展邁入了實質性的新階段。
在國內,眾多領軍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智能體領域。騰訊宣布將大模型知識引擎升級為“騰訊云智能體開發平臺(TCADP)”,使得用戶能夠輕松讓智能體自主分解任務、規劃行動路徑并調用相關工具,極大地降低了智能體的搭建難度。京東的智能體應用已頗具深度,內部有超過1.4萬個智能體在運行,并通過JoyAgent智能體平臺向行業輸出AI生產力。國內首款廣受關注的通用AI Agent——Manus,自發布以來便引發了業界的廣泛熱議,這也反映出市場對智能體的高度關注和期待。
投融界CEO鄒晴指出,AI智能體正以技術標準化為杠桿,推動產業格局的深刻變革。此次標準的發布,不僅為行業樹立了技術標桿,更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當百度、阿里巴巴等領軍企業攜手制定開發規范時,意味著智能體已經成功從概念驗證階段步入了工業化應用的全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