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今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5)上,其人工智能領域的表現并未達到外界的期待,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對此表達了失望之情。這一評價背后,有著蘋果高層的深入解釋。
蘋果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與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格雷格·喬斯維克,近日在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詳細闡述了升級版Siri延遲發布的背后原因。在去年的WWDC上,蘋果首次公布了名為Apple Intelligence的智能系統,預告Siri將能通過理解個人上下文信息,在各類應用中自主執行任務。然而,費德里吉透露,盡管當時展示的是真實軟件,但Siri在質量上尚未達到蘋果的高標準。
費德里吉強調,蘋果追求的是Siri的極致可靠性,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在預定的時間內實現這一目標”。喬斯維克進一步表示,蘋果始終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不愿推出一款質量不達標、錯誤率高的產品,因為這反而會令用戶失望。因此,他們做出了推遲發布的決定,并表示在相同情境下,會再次做出同樣選擇。
面對外界對于蘋果資源豐富卻未能如期完成任務的質疑,費德里吉回應稱,目前行業內尚無公司能在設備上實現真正可靠的自動化功能,蘋果致力于成為這一領域的先驅。他承認,盡管團隊早期取得了積極進展,并開發了初步版本,但經過嚴格評估后認為,“這款產品尚未達到蘋果產品的嚴格標準”。
針對此前蘋果宣布Siri升級將于“來年”推出的聲明,喬斯維克澄清說,這里的“來年”指的是2026年。郭明錤則指出,若蘋果不加大在AI領域的投資,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拉大。盡管這短期內對蘋果硬件的影響可能有限,但長遠來看,將對其在下一代消費電子產品,如AR眼鏡等領域的競爭力構成挑戰。不過,也有部分投資者堅持認為,蘋果最終將在AI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在股市方面,盡管面臨上述質疑,蘋果股價在周二收盤時仍上漲0.61%,報202.67美元,總市值達到約3.03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