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液態奶市場近期遭遇寒流,行業內部正積極探索創新路徑以尋求突破。
據行業觀察,2024年成為國內乳制品消費領域的一個轉折點,全國范圍內規模以上企業的乳制品總產量降至2962萬噸,與上一年度相比減少了1.9%。這一數據變化打破了近年來持續的正增長趨勢,特別是在2022年和2023年,乳制品總產量還分別實現了2%和3.1%的增長。
在上市公司層面,乳業領軍企業的業績表現同樣反映了市場的低迷。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和光明乳業,作為行業前三甲,其2024年全年營收分別為1158億元、886.7億元和242.8億元,與上一年度相比,普遍出現了8%至10%的下滑。多數區域乳企的業績波動幅度,相較于這些頭部企業,顯得更為劇烈。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劉江毅在分析行業現狀時指出,當前乳制品行業面臨的挑戰,既源于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導致國內消費市場增長動力不足,也與產品供需結構的不平衡密切相關。市場上,液態奶產量的下滑與高端乳品對進口的依賴并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液態奶作為國內乳企長期以來的主打產品,其產量在2024年下降至2745萬噸,同比減少了2.8%,這一數據終結了此前五年中保持的年均2%以上的增長勢頭。這一變化不僅映射出經濟環境對消費市場的深刻影響,更凸顯了行業內產品結構調整的緊迫性。
面對液態奶市場的萎縮和高端乳品進口依賴的雙重壓力,國內乳企亟需加快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和品質需求。創新成為了行業突圍的關鍵所在。
在此背景下,乳企紛紛探索非液態奶產品線的拓展,如發酵乳、奶酪等高附加值品類,同時加大研發投入,以增強自有品牌的競爭力。這些舉措被視為行業應對市場變化、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