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合資車企新能源賽道追趕,能否重現往日輝煌?

   時間:2025-05-28 16:45:29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在中國汽車市場這片風起云涌的競技場上,2024年的數據揭示了乘用車領域一場深刻變革的全貌。據乘聯會最新統計,全年乘用車銷量總計達到2756.3萬輛,同比增長5.8%。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品牌乘用車異軍突起,全年累計銷量高達1797萬輛,增幅達23.1%,市場占有率飆升至65.2%,與2020年的38.4%相比,實現了歷史性的反轉,上升了9.2個百分點。反觀合資品牌,則遭遇了滑鐵盧,全年銷量僅959.3萬輛,退守至千萬輛以下,市場格局由曾經的六四開轉變為近乎三七分。

在這場市場份額爭奪戰中,廣汽集團旗下的合資品牌表現尤為引人關注。廣汽豐田與廣汽本田兩大昔日銷量支柱,2024年分別售出73.8萬輛和47.06萬輛,同比下滑22.32%和26.52%,銷量驟減的同時,也拖累了集團的整體營收。廣汽豐田全年銷售收入為1095.45億元,同比下降28.34%;廣汽本田則錄得682.5億元,降幅達27.03%。廣汽集團整體凈利潤更是從2023年的44.29億元暴跌至8.24億元,降幅高達81.40%,凸顯合資板塊困境對集團盈利能力的巨大沖擊。

上汽集團同樣未能幸免。上汽通用銷量同比大降56.54%,營收和凈利潤均遭重創,其中凈利潤更是陷入266.88億元的虧損泥潭。而上汽大眾雖相對穩健,全年銷量114.89萬輛,僅下滑5.51%,營收1357.35億元,同比下降3.2%,但凈利潤實現了從31.3億元至47.4億元的增長,成為亮點。東風日產與東風本田同樣面臨銷量下滑,分別同比下降12.72%和29.19%,東風日產金融公司的營收與凈利潤也分別下滑21.12%和47.37%。

合資車企的困境,在新能源汽車崛起的浪潮下顯得尤為突出。從外資進入中國至2019年,合資車企主導了中國車市的話語權,但隨著新能源革命的到來,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合資品牌則顯得遲鈍,錯失先機。外資車企的全球化戰略使其在面對中國市場新能源轉型時猶豫不決,導致產品規劃和市場節奏錯亂,直至新能源市場在中國全面爆發,合資車企才開始匆忙應對。

為扭轉頹勢,合資車企紛紛加入價格戰,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廣汽豐田等相繼推出“一口價”策略,雖暫時緩解了市場份額下滑的速度,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深層次上,合資車企開始探索深度本土化策略,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全面貼近中國市場。大眾汽車在北京車展上展示了17款車型,并發布“在中國,為中國”戰略,未來三年將推出超過30款新車型,多為新能源車型,以滿足多樣化需求。奧迪、豐田、日產等也紛紛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資,設立獨資研發機構,將研發決策權下放至中國團隊,加速技術迭代和產品落地。

然而,合資車企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如何在現有燃油車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的情況下,等待新能源產品接力,成為生死存亡的關鍵。盡管合資車企具備成本控制能力和供應鏈優勢,但在新能源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能否打造出類似小米SU7那樣的爆款車型,成為決定其能否逆襲的關鍵。同時,合資車企也在適應中國市場極致成本控制和降價策略的獨特性,與供應商的合作模式也在悄然變化。

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注定將是更加激烈的一年。合資車企的大象轉身雖難,但一旦成功,無疑將成為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力量。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誰能更快適應中國市場,誰就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占據先機。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涧| 会东县| 靖安县| 南乐县| 包头市| 甘德县| 台山市| 香港 | 洮南市| 长沙市| 巴楚县| 府谷县| 观塘区| 七台河市| 弥勒县| 祁东县| 濉溪县| 罗平县| 资中县| 大庆市| 临泽县| 安阳市| 楚雄市| 玉田县| 分宜县| 锦州市| 佳木斯市| 渑池县| 美姑县| 云霄县| 虎林市| 信丰县| 夏津县| 阿拉善左旗| 芦山县| 东山县| 和顺县| 霍城县| 乐陵市| 肃南|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