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的日益重視,動力與儲能市場正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計售出1886.2萬輛,同比增長24.8%。在中國市場,這一趨勢尤為顯著,全年銷量達到1285.1萬輛,增速高達36.1%,滲透率攀升至47%,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0.4個百分點。尤為第四季度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增速更是飆升至43.1%,單月滲透率連續數月超過45%,充分表明了中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
儲能市場同樣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據統計,2024年全球新型儲能累計裝機功率達到了165.4GW,其中鋰電儲能占比高達98%,裝機容量達到161.3GW,同比增長82.3%,占據了全球電力儲能市場的43%。中國作為鋰電儲能的重要市場,其裝機容量增至76.0GW,同比增長126.5%,占全球裝機容量的47.1%。中國新增裝機功率達到42.5GW,增速高達99.5%,遠超海外市場的26.3%,顯示出中國在儲能領域的強勁發展勢頭。
然而,盡管鋰電出貨量大幅增加,但受單價下滑影響,行業整體營收并未出現顯著增長。原材料成本的持續高企限制了降價空間,導致部分領域收入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下滑。具體來看,正極材料營收為2481億元,同比下降21%;負極材料營收451億元,下降3%;電解液營收613億元,下降1%;隔膜營收377億元,下降8%。相比之下,銅箔營收表現出色,同比增長27%。電池環節盡管營收下降了6%,但凈利潤卻增長了12%,顯示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鋰電中游主要環節的單位凈利潤也呈現出下滑趨勢?;仡欉^去幾年,2022年由于產業景氣度高企,產品供給不足,各環節單位利潤較高。然而,隨著2023年產能的逐步擴張,單位利潤大幅下滑。到了2024年,部分細分行業已經出現了集體虧損,其余行業的單位盈利也被壓縮至極限。不過,隨著行業格局的進一步優化和集中度的提升,中游環節的議價能力有望得到增強。
從投資策略角度來看,2024年鋰電行業整體業績下滑,產業利潤向下游集中。主材環節出清節奏不一,但從中游環節的在建工程增速放緩和資本開支減少來看,預計產能擴張節奏將放緩。正極、導電劑環節的合同負債增長也反映出下游需求的一定程度回暖。這些變化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