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有幸試駕了幾款最新的混合動力車型,這些車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們所搭載的巨大電池包。
從領克09到山海T2,再到BJ40增程版,這些車型無一例外地都裝備了遠超預期的電池包。以山海T2為例,這款定價不到20萬的混動車,竟然配備了來自寧德時代的43度大電池包,這著實讓我大吃一驚。
隨著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的逐步降低,車企們有了更多的空間去生產大電池包車型,以此來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純電動車型,其成本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間。以定價約10萬的純電車為例,目前多數車型已裝備了50度的電池包。
據業內人士透露,主流的一線電芯供應商提供的電池包,在經過組裝后的成本大約在4萬元左右,而二線電芯的成本則更低。過去,電池包成本占整車成本的比重高達40%左右,但如今這一比例已大幅下降。
這主要得益于生產流程的成熟和大規模生產帶來的成本效益,以及電池包采購成本的降低。然而,由于采購、組裝和銷售等環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當前的電動車價格還未達到最低點。
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尤為激烈。由于新能源汽車企業更渴望生存空間,而該領域又已涌入大量企業,導致車型高度同質化,生存壓力空前巨大。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這些企業紛紛采取降價策略。
只要電池原材料成本繼續下降,純電車型的價格也將持續下調。這一趨勢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也為新入局的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在10萬出頭的混動車型上裝備大容量電池包,通過提升純電續航能力來吸引消費者。這種做法取得了顯著成效,因為消費者對于產品力飽滿的車型總是充滿興趣。
同時,低成本的電池包也為新入局的企業帶來了利好。目前,仍有不少車型尚未采用混動技術路線,大量合資企業也尚未開始電動化轉型。因此,價格合理的電池包采購成本對于這些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助力。
據行業預估,未來8萬左右的純電車型大概率會裝備60度左右的電池包,從而保證500公里甚至更長的續航能力。這一預測基于二線品牌60度電池包成本大約在4萬元左右的現狀。
為了贏得消費者的認可,一些企業將繼續降低利潤目標,采用大電池包、長續航的策略。隨著電池原材料成本的不斷下調,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低成本電池包的普及將加速電動化轉型的進程,吸引更多企業入局,從而對利潤空間形成更大的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