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作為全球汽車領域的領頭羊,其地位已無可爭議。從車輛保有量、年度銷量到技術革新速度,中國均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潛力與行業活力。然而,在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的征途中,市場繁榮背后隱藏的種種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諸如行業內卷、不實宣傳、盲目追求規模而忽視盈利、過分強調價格而犧牲品質等問題,正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面對這一現狀,國家層面已采取行動。國家發改委近期發布了《關于綜合整治重點產業內卷式競爭的通知》,明確指出將對汽車行業中的“虛假宣傳”與“價格戰”等亂象進行重點整治。這一政策導向,與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近期在多場合的呼吁不謀而合。魏建軍強調,“求是”精神是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三十余載的親歷者與改革開放的見證者,魏建軍頻繁發聲,力圖以“求是”態度揭示行業真相。他不僅是深受行業亂象困擾的中國汽車人的代言人,更是捍衛“中國制造”底線的堅定守護者。從揭露造假行為到警示資本風險,從倡導技術理性到推動產業鏈協同,魏建軍的每一次發聲都在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掩蓋了數據造假、過度營銷等深層次的危機。價格戰導致的惡性競爭尤為突出,不少車企為搶占市場份額,不惜采取偷工減料、虛假宣傳等手段降低成本。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更擾亂了市場秩序,導致全行業利潤率大幅下滑。2024年,汽車業利潤率已降至3%,經銷商虧損比例高達41.7%。
價格戰的本質是對“銷量規模”的盲目追求,部分造車新勢力甚至通過虛增銷量等手段制造繁榮假象,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混亂。這種行為不僅導致供應鏈資源錯配,更在真相曝光后給供應商帶來巨額壞賬,形成惡性循環。供應鏈的健康穩定,是支撐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關鍵,但“壓榨供應商”已成為部分主機廠的常態,嚴重威脅著供應鏈的可持續性。
魏建軍對此表示,長城汽車堅持與供應商和經銷商建立健康合作關系,尊重員工,以行業健康發展為己任。長城汽車的反內卷舉措,體現在對技術研發的硬核投入上。以哈弗技術中心為例,該中心耗資50億元,新車需經歷從-40℃至60℃的極端環境測試,確保品質卓越。相比之下,部分車企僅滿足于國標碰撞測試要求,忽視了更嚴格標準下的安全性。
魏建軍對產業規律的敬畏,源于他創業初期的親身經歷。他深知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代價,因此長城建立了“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體系”,確保產品貨真價實。在虛假宣傳方面,魏建軍也持謹慎態度,他強調人機共駕的重要性,對部分車企將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夸大宣傳為智能駕駛的行為表示質疑。
面對價格戰導致的利潤蒸發和全產業鏈利潤率跌破3%的嚴峻形勢,魏建軍表示,長城汽車寧愿銷量下滑,也要堅守底線。其策略是砍掉虧損車型,聚焦高價值產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真實突破。長城汽車在研發上的投入持續增長,2024年研發費用達104億元,占營收比例5.2%,連續三年突破百億元大關。
長城汽車拒絕同質化內卷,堅持品類創新和技術差異化戰略。在智能駕駛方面,Coffee Pilot Ultra系統堅持人機共駕原則;在動力方面,自主研發的4.0T V8發動機打破了海外技術壟斷。當新勢力車企將激光雷達數量作為賣點時,長城則將成本投向全地形控制系統;當對手追逐配置內卷時,長城專注于極限工況下的質量驗證。
針對中國汽車產業鏈“大而散”的問題,魏建軍提出了構建“森林生態體系”的解決方案。該體系以整車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化、新能源等相關產業,實現多物種相互作用并持續進化。長城汽車已孵化出自動駕駛公司毫末智行,并在動力電池領域成立了蜂巢能源,目前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的品牌。這一生態體系強調共生共享、高效協同和技術自主可控,為整車賦能,共創價值。
中國汽車產業的強國之路,需要對抗浮躁,堅守品質。魏建軍三十余載的造車歷程,從聚焦SUV到拒絕增程技術,從自建試驗場到推動供應鏈垂直整合,無不彰顯著“求是”精神的重要性。他的呼吁正逐漸轉化為制度力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魏建軍堅信,汽車強國的根基在于實驗室的精密儀器和沙漠揚塵測試的車轍印上,而非資本市場的泡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