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迅猛崛起,給傳統4S店銷售模式帶來了巨大沖擊。據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有超過4400家汽車4S店退網,這一數字不僅揭示了市場環境的劇烈變化,也凸顯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局限性。
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日益提高,傳統燃油車市場面臨嚴峻挑戰。不少消費者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智能性、低成本以及環保特性,成為他們選擇新能源車型的主要原因。一位消費者提到,新能源汽車在日常出行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智駕體驗,而另一位則看重其節省成本的優勢和豐富的功能。
在江西,一家主營合資燃油汽車品牌的傳統經銷商,近年來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巨大壓力。該公司某品牌4S店總經理透露,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占率的不斷攀升,傳統燃油車銷售業績明顯下滑,部分4S店甚至已經關閉。面對這一困境,該公司開始與新能源車企建立合作關系,尋求轉型之路。
在廣州,某傳統燃油車品牌4S店的銷售總監也表示,為了應對市場變化,他們推出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并結合官方大降價策略,才勉強挽回了頹勢。然而,賣車依然虧錢,每臺車虧損上萬元。盡管如此,通過大幅降價和置換補貼等政策,他們依然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前來購車。
除了價格因素外,政策導向也在推動消費者更多地關注新能源汽車。在廣州這樣的限牌城市中,新能源汽車的綠牌指標可以直接申請,而傳統燃油車的藍牌指標則需要通過搖號和競價獲得。這一政策差異使得新能源汽車在購車成本上更具優勢。
面對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以及消費者線上化的趨勢,傳統4S店也在積極探索轉型之路。不少經銷商開始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直播賣車,打破地域限制,重塑購車場景。一位主播透露,他們的直播活動吸引了大量觀眾留資,并成功轉化為銷售線索。
與此同時,傳統4S店的售后服務業務也面臨巨大壓力。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傳統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維修需求大幅減少,售后服務收入急劇萎縮。因此,傳統4S店需要調整盈利模式,從以銷售和售后共同盈利為主轉變為以銷售及其衍生業務為主。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新能源汽車時代下的4S店模式正在從“重資產、高庫存”向“服務化、輕量化”轉型。他建議,4S店需要強化與客戶的聯系,適應互聯網化的銷售服務,并縮減售后功能,以應對新的競爭態勢。
海南某汽車銷售集團總裁則分享了他們的轉型經驗。他們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主動選擇了一些具有潛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進行合作。盡管當時局勢不明朗,但他們堅信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趨勢。如今,他們的決策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新能源汽車品牌開店數量不斷增加,而燃油車品牌則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