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駕駛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即便是背靠大樹的初創企業也難以確保一帆風順。卓馭科技,這家源自大疆創新的企業,盡管有著無人機巨頭的光環加持,卻在汽車智能駕駛領域遭遇了市場的嚴峻考驗。
卓馭科技的前身是大疆車載,早在2016年便悄然在深圳大疆創新內部布局。起初,這個團隊規模不足十人,主要由飛控和視覺部門的成員組成,探索L2和L4兩條智能駕駛技術路線。2019年,隨著與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的合作確認,大疆車載正式成為大疆內部獨立的事業部。
2021年,大疆車載品牌正式對外推出,次年便發布了首款搭載大疆智駕方案的量產車型寶駿KiWi EV。卓馭科技,作為大疆車載的獨立運營實體,繼承了母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視覺傳輸等方面的技術實力。然而,盡管有著這些優勢,卓馭在市場上的表現卻并未如預期般火爆。
卓馭科技曾豪言,要將高階智能駕駛方案下放到15萬甚至更低價格的車型上,實現“智駕標配”。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重擊。與卓馭合作的車型,如寶駿云海、奇瑞iCAR等,銷量均未達到預期。寶駿云海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不足2萬輛,這無疑給卓馭的科技實力和市場策略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卓馭的困境不僅僅在于單個車型的銷售表現。在智能汽車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車企們對于智能駕駛方案的選擇也變得更加謹慎和多元化。許多車企采取了自研與外部采購相結合的方式,以確保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的自主可控。這導致卓馭等智駕供應商在市場上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
盡管卓馭在技術上有著一定的優勢,如純視覺技術路線、無高精地圖依賴等,但這些優勢并未能轉化為市場上的爆款車型。相反,一些競爭對手如華為等,憑借更大的上車量和規模效應,正在逐步降低激光雷達等硬件的成本,進一步擠壓了卓馭等初創企業的市場空間。
面對市場的嚴峻考驗,卓馭并未放棄。他們繼續堅持在純視覺路線上加注,推出了新一代智能駕駛解決方案GenDrive。這個方案通過“感知-理解-生成”的閉環系統,旨在實現更智能、更擬人化的駕駛決策。然而,這個方案最終能否在市場上取得成功,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與此同時,卓馭也在積極尋求與車企的深度合作。近期,卓馭引入了比亞迪、上汽集團等車企的戰略投資,這無疑為卓馭未來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然而,在智能駕駛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卓馭能否憑借這些優勢逆襲成功,還需要市場的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