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在車型命名上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紛紛將數字“7”作為新車型的命名元素。這一趨勢并非偶然,據統計,僅在2024年,就有超過20款新上市的車型名稱中包含了數字“7”。
從S7、R7到M7、L7,幾乎每一家智能汽車品牌都推出了帶有“7”的車型。在智能汽車市場上,數字“7”的熱度甚至超過了傳統吉祥數字6、8、9。根據第三方汽車行業平臺的公開數據,2023年至2024年間,在售的熱門車型中,名稱帶有“7”的車型多達38款,而帶有“8”的車型僅為13款。
汽車行業專家分析指出,這一現象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先行者的示范效應起到了關鍵作用。蔚來的ES7、EC7,小鵬的P7,以及理想的L7等車型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從而提升了消費者對數字“7”的認同感。隨后,小米SU7、問界M7等車型也相繼走紅,進一步強化了“7”作為智能汽車幸運數字的地位。
在燃油車時代,數字“7”就已經承載著高端與科技的象征意義。寶馬7系和奧迪A7作為各自品牌的旗艦車型,代表了最前沿的技術和最高端的定位。國產智能汽車品牌在推出新車型時,往往會將這些車型作為對標目標,因此也傾向于使用數字“7”來命名。
然而,隨著智能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車型命名的“通貨膨脹”現象也日益凸顯。在燃油車時代,數字命名通常都在1-8以內,5以上的車型被視為中高端。但在智能汽車市場上,5以下的命名幾乎絕跡,入門級車型也開始從5開始命名。原本代表中高端的7,現在也被放在了入門車型上,如深藍S7、海豹07等平價車型。
不僅如此,數字命名的上限也不再局限于個位數。享界S800、坦克700等三位數命名的車型也開始出現。字母命名也同樣如此,國產智能汽車品牌起步就是E級,甚至從L、M、N、P、R、S等字母開始命名,徹底顛覆了傳統燃油車市場的命名體系。
這種命名方式的大膽改變,雖然彰顯了國產智能汽車打破傳統等級制度的野心,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由于命名方式高度趨同,加上對熱門數字和字母的追捧,“撞名”現象頻發。以S7車型為例,不僅有智界S7、廣汽傳祺S7,還有深藍S7、星海S7等多款車型。這種撞車現象不僅讓車企尷尬,也讓消費者感到困惑,難以區分不同品牌和車型。
與此同時,這種“字母+數字”的組合命名方式也讓普通消費者難以記憶和識別。相比傳統燃油車市場上朗逸、軒逸、卡羅拉、高爾夫等有辨識度的中文名,智能汽車市場上的車型名稱往往缺乏文化內涵和辨識度。一項調研顯示,超過60%的消費者無法準確說出三個以上智能車型的全稱。
汽車行業專家指出,雖然“字母+數字”的組合命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建立獨特的品牌語言,但現在很多車企在命名上只是盲目跟風,缺乏文化積淀和創新精神。這種命名方式不僅讓消費者感到困惑,也影響了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