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的商業購物中心里,消費者們正積極響應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號召,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消費市場的活躍,還推動了經濟的綠色發展。在浙江金華的一家大型購物中心,顧客們正忙著挑選最新款的手機,他們的選擇多樣,熱情高漲。
而在貴州黔西的蓮城街道,家電大賣場內同樣熱鬧非凡,消費者們在這里選購心儀的家電產品,享受以舊換新帶來的實惠與便利。政策的紅利不僅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也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銷售機會。
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自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已有超過1.2億人次的消費者享受到了補貼優惠,這一政策帶動了超過7200億元的銷售額。政策的優化流程、擴大范圍和完善配套措施,不僅換出了消費新場景,還激發了發展新動能,實現了綠色可循環的發展目標。
今年一季度,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社零總額的增速拉動達到了1.6個百分點。特別是在通訊器材、文化辦公用品、家電和家具等領域,零售額的增長尤為顯著。以通訊器材為例,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6.9%,家電和家具的零售額也分別實現了19.3%和18.1%的增長。汽車市場同樣表現出色,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提高。
為了方便消費者參與以舊換新活動,各地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務效率。在湖北武漢,市民孫超通過“全國汽車以舊換新智能服務平臺”,僅用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舊車估值、新車選購和補貼申領等全流程。這樣的便捷服務讓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體驗。
除了汽車,家電和手機等數碼產品的以舊換新也變得更加方便。在江蘇南京的一家家電賣場,市民李佳通過以舊換新補貼優惠了近500元購買了一款一級能效的節能空調。這樣的政策不僅促進了家電產品的更新換代,還推動了綠色消費的發展。
在財政支持方面,中央財政安排了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來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今年,中央財政的資金規模增至3000億元,并追加了第二批810億元的資金下達地方。這樣的資金保障為政策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各地還根據實際情況對政策進行了個性化加碼。例如,四川成都將換新補貼與充電樁建設、電池回收掛鉤,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實惠。河北石家莊則建立了家裝補貼信用監管平臺,對施工質量、補貼發放進行全程追溯,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
為了確保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各地各部門還嚴厲打擊了“先漲價后打折”、騙補套補等行為。貴州等地嚴格落實補貼產品銷售價格公開承諾制度,對亂漲價的商家進行了處理。同時,通過大數據比對和異常交易預警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對異常交易的及時發現和處理。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不僅促進了消費市場的活躍和經濟的增長,還推動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綠色發展。未來,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深化,相信會有更多的消費者受益于這一政策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