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正以其獨特的產業集群戰略,引領地區經濟邁向新的高度。通過構建健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體系,該省已成功推動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以及集成電路等產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安徽已擁有1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參與共建1個國家級集群,并培育出10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近年來,安徽積極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實施了一系列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和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工程,以此激發產業新活力。安徽堅持“兵團式、陣地戰”的發展模式,通過“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路徑,推動了多個新興產業形成鏈式集群。
在安徽的汽車產業領域,高光時刻頻頻上演。奇瑞、蔚來、大眾安徽、合肥比亞迪和江淮等7家整車企業,以及超過2800家零部件企業在此集聚。今年前三個月,全省汽車產量達到76.1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高達37.92萬輛,同比增長83%。同時,汽車出口量也實現了1.23%的增長。
除了汽車產業,低空經濟也在安徽迅速崛起。蕪湖市航空產業園已吸引200多家上下游企業入駐,基本實現了通航飛機的園區內自主生產。安徽對于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遠不止于此,今年,該省計劃培育3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其中包括3個500億級集群和10個左右300-500億級集群,預計集群營業收入總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科技創新是安徽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安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乘數效應”,推動產業鏈由“有”到“優”,由“優”向“強”。例如,合肥市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集群利用鈣鈦礦技術重塑能源版圖,構建了完整的“發電—儲能”生態鏈;太湖縣功能膜產業集群則通過納米級光學涂層技術,為國產大飛機舷窗與柔性顯示屏提供了技術支撐,打破了國際壟斷。
安徽還以品牌宣傳為翼,推動產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去年,省工信廳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進行了以“集群成勢 皖美智造”為主題的品牌宣傳活動,預估全國總曝光達到25億人次,覆蓋人口3.7億,充分展示了“政策-產業-品牌”的乘數效應。
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安徽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從2014年至2024年,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3%,位居全國第三、長三角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速約為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的兩倍。安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在全國的排名也從第七位提升至第五位。
數字經濟時代,安徽加速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今年,省工信廳將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壯大工程,構建“省級—國家級—世界級”梯度培育體系,并完善省級集群指標體系和動態管理機制。同時,安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出了“畝均英雄貸”等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題。
從合肥蔚來車間高效生產的高端電動車,到蕪湖港萬噸貨輪上滿載的“安徽制造”精密設備,無不彰顯出安徽產業集群的強大實力和發展潛力。在科技賦能和品牌加持的引領下,安徽制造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持續孕育著工業新產品,推動省域創新范式的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