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近日揭曉了《2025中國汽車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報告》,為本土車企進軍海外市場提供了寶貴的戰略指引。
報告指出,我國自主汽車品牌在海外的專利申請活躍度顯著提升,占總申請量的三成左右,其中有效專利的比例同比攀升12個百分點,高達47%,彰顯了自主品牌在國際化進程中的創新實力持續增強。
東風汽車研發總院負責人楊彥鼎透露,近年來,他們加速了在歐洲、東南亞及南美等目標市場的專利布局,目前已在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高價值專利戰略。
報告還深入分析了全球汽車市場的專利布局與訴訟現狀,對比發現,盡管我國自主品牌車企通過《專利合作條約》積極在海外布局,但仍有近半數的專利未能進入目標國家,與跨國車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軍雷強調,車企在海外專利布局時,需確保精準落地,關鍵在于“三個同步”:同步了解當地知識產權環境和政策,同步建立專利訴訟和許可團隊,同步對接海外知識產權本地資源,從而實現專利質量的飛躍。
隨著中國汽車“出海”步伐的加快,知識產權領域的挑戰日益嚴峻。專家提醒,車企應特別關注專利、商標和版權三方面的保護。專利侵權是首要風險,特別是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涉及上千項專利,從研發到市場拓展的每一步,專利布局的嚴密性都至關重要。
商標保護同樣不容忽視,商標侵權和搶注是主要風險。鑒于商標權的地域性特征,提前完成目標市場的商標注冊是避免品牌糾紛的關鍵步驟。
版權風險也不容小覷,尤其是在汽車設計領域,車身線條、車標及內飾設計等創意元素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專家指出,這些設計元素的原創性保護至關重要,未經授權使用可能構成版權侵權。
面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我國車企正積極轉變策略,從被動應對轉為主動出擊,構建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專家指出,盡管當前海外訴訟糾紛主要集中在汽車零部件領域,但必須警惕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潛在的專利風險。
王軍雷強調,未來車企的出海競爭將是產品力與知識產權力的雙重較量,我國車企應加強侵權風險防控預警及應對機制,加大海外高價值專利的布局,并將專利戰略融入全球化進程中,同時,汽車行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應盡快建立跨國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整合多方資源,降低企業海外維權成本,構建靈活高效的全球化知識產權防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