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奉賢區的奉浦街道奉浦二村,一場別開生面的電力設施升級行動悄然展開。這次,不再是傳統的發電設備唱主角,而是五輛社會新能源汽車受邀成為了臨時供電的“英雄”。它們成功接力,確保了36戶居民在老舊小區電力改造期間的正常用電,這標志著上海電網在臨時供電領域首次實現了車網互動的大規模應用。
國網上海奉賢供電公司創新性地采用了車網互動臨時供電模式,將新能源汽車與移動V2G充電樁相連,巧妙地將車輛轉化為移動電站。這一創舉不僅解決了老舊小區改造中的供電難題,還展現了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充電寶”的巨大潛力。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和電池容量的不斷提升,車網互動的推廣應用也步入了快車道。國網上海奉賢供電公司攜手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車科創功能平臺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采集與監測研究中心,共同開創了這一全新的臨時供電模式。該模式整合了多方資源,構建了一條從智能邀約、現場接入到收益發放的全自動化流程,能夠向全市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發出參與邀約。
在臨時供電任務啟動前,國網上海奉賢供電公司會提前24小時向相關平臺發布調度指令。平臺會根據供電需求,實時分析并篩選出附近具備V2G功能的新能源汽車資源,并通過“隨申辦”應用向車主發送邀約。車主在自愿的基礎上響應邀約,并按照系統推薦的時序前往指定地點。到達后,現場工作人員會迅速將車輛與移動V2G充電樁相連,實現向電網放電。整個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充電樁顯示的實時數據監控供電情況,確保供電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在5月13日的奉浦二村電力設施升級改造中,這一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五輛響應邀約的新能源汽車在7小時的改造施工期內,總計放電260千瓦時,有效保障了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相較于傳統的大型應急發電車,這種臨時供電模式更加適應老舊小區內部道路狹窄、停車位有限的環境,同時也為施工作業和居民通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車主們對這次參與供電的經歷也贊不絕口。一位車主表示,他的車在這次任務中放電60千瓦時,獲得的碳積分可以用來抵扣100千瓦時的充電費用,非常劃算。而且,能夠為這么多居民供電,讓他感到既新奇又有意義。他表示,如果以后還有這樣的機會,他一定會繼續參加。
國網上海奉賢供電公司的副總工程師也表示,新能源汽車在臨時供電方面展現出了優越的能力。它們儲存電量適中、移動停放靈活、連接方式簡便、環境影響小,經過有組織、規模化的調度后,能夠在故障應急搶修等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優化這一模式的工作流程和技術標準,為全市的推廣應用和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示范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