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場關于娃哈哈純凈水的熱議。事件的起因是有消費者發現,自己購買的娃哈哈純凈水竟然是由今麥郎生產的。這一發現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網友們對此事反應強烈,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看法。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是沖著娃哈哈的品牌去的,沒想到卻買到了今麥郎生產的產品,質疑兩者之間的競爭關系。還有網友調侃道,既然娃哈哈可以由今麥郎代工,那自己直接買今麥郎不就好了。
然而,代工并非直接貼牌,而是借助別人的產能進行生產,技術標準和生產要求仍然按照甲方的要求來執行。在行業內,代工是一種常見的操作,當企業產能不足時,通過代工來彌補產能缺口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也不會影響產品質量。
娃哈哈與今麥郎的代工合作,其實是一種雙贏的選擇。娃哈哈為了緩解產能壓力,而今麥郎則為了盤活閑置生產線。據知情人士透露,娃哈哈在2024年自有水廠滿負荷運轉后,仍存在15%的產能缺口,而今麥郎的純凈水生產線利用率則不足40%。
然而,這一代工合作在沖上熱搜后,娃哈哈迅速發表聲明,承認與今麥郎存在委托代工關系,并透露在代工期間自查發現個別批次純凈水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因此,自2025年4月起,娃哈哈已終止與相關代工方的合作。這一聲明引發了更多質疑,有網友認為既然4月份就已經停止合作了,為何直到現在才公布,而且聲明發布的時間點也顯得過于“巧合”。
娃哈哈在聲明中并未詳細說明代工的具體原因和背景,這導致消費者對其產生了被欺騙的感覺。同時,娃哈哈在聲明中強調未來將始終堅持自有生產模式,通過嚴苛的質量管控體系來保障消費者權益。然而,這一聲明卻被解讀出不同的意思,有人認為娃哈哈是因為代工被曝光后感到尷尬,所以急于澄清。
隨后,娃哈哈再次發表聲明,詳細解釋了代工的原因和背景。由于水產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公司產品結構進行了調整,導致產能緊張。為了緩解產能壓力,娃哈哈采取了委托代工的應對措施,并同時進行自有設備改造與投資新建工廠。然而,這一聲明并未平息輿論風波,反而將娃哈哈裁員的話題送上了熱搜。
據媒體報道,娃哈哈近來關閉了10余家分廠的生產線,這些分廠關閉的原因一部分是公司業務調整,一部分則是股東間的糾紛導致。有員工表示,他們所在的乳品車間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停產,收入大幅縮減。而公司給出的解決方案卻讓員工們感到擔憂,因為沒有明確的落實計劃和保障。
娃哈哈在宗馥莉接手后,薪酬待遇也發生了變革。考評方案從原先的A、B、C三個檔次改為A、B、C、D四個檔次,且流程不透明。多個部門評級為C和D的員工比例大幅增加,導致員工收入下滑。這一系列變革讓員工們感到不滿和擔憂,紛紛上門討要說法。
盡管面臨諸多質疑和輿論風波,但娃哈哈的業績卻呈現出明顯的回升趨勢。在宗馥莉的領導下,娃哈哈成功拉齊了十年前的業績規模。然而,這一成績的取得卻伴隨著內部動蕩和輿情旋渦。宗馥莉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創造了業績增量,但也引發了諸多爭議和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