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的財務困境近日愈發顯著,其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揭示了由盈轉虧的嚴峻現實。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財年,日產汽車凈虧損高達6709億日元,而前一年度還盈利4266億日元。
這一財務逆轉的背后,是銷售競爭加劇和多重成本壓力的共同作用。日產汽車的合并凈銷售額為12.6萬億日元,同比微降0.4%,營業利潤更是縮水至698億日元,營業利潤率僅為0.6%。日產方面表示,外匯波動、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銷售業績下滑是導致業績惡化的主要原因。
銷量下降是日產面臨的一大挑戰。在2024財年,日產汽車全球銷量達到334.6萬輛,但同比下降了近3%。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由于競爭激烈和供應調整,日產零售銷量下降了約12%,從2021年的超過113萬輛銳減至2024年的約69萬輛,幾乎“腰斬”。
展望未來,日產預計2025財年全球零售銷量將進一步下降2.9%,至325萬輛,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預期銷量下滑,而日本、北美和歐洲市場銷量預計保持平穩。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日產計劃將全球產量調整至300萬輛,并通過管理庫存來優化生產。
關稅環境的不確定性也給日產帶來了額外的財務壓力。日產表示,在采取緩解措施之前,關稅將對其造成超過千億日元的影響。因此,2025財年的營業利潤、凈收入和汽車自由現金流等財務指標仍面臨不確定性。
為了扭轉頹勢,日產推出了新的調整計劃,旨在通過降低成本、重新定義產品和市場戰略以及加強合作伙伴關系來改善業績。該計劃目標是在2026財年實現約5000億日元的成本節約,包括2500億日元的可變成本節約和另外2500億日元的固定成本節約,從而恢復正營業利潤和正自由現金流。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產計劃在全球范圍內關閉工廠并裁員。到2027財年,日產的生產工廠將從17個減少至10個,產能降至250萬輛(必要時可提升至300萬輛)。同時,日產計劃裁員2萬人,涉及制造、銷售及一般管理以及研發等多個部門。
日產還在供應鏈方面進行了調整,計劃減少供應商數量并專注于更具競爭力的供應商,特別是中國供應商。日產考慮將中國供應商納入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制造生態系統,以提升整體業績。日產還暫停了2026財年之后的新品研發計劃。
在合作方面,日產與本田的合作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盡管雙方此前曾計劃經營整合但最終未能成行,但日產方面表示,雙方從未停止合作,特別是在車輛智能化和電氣化領域。面對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關稅的情況,日產正在與本田、三菱等車企探討新的合作方式以應對市場挑戰。
日產前CEO卡洛斯?戈恩也對日產的困境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日產已經處于衰退的邊緣,問題根源在于公司領導層決策緩慢。戈恩表示,日產可能需要向日本的主要競爭對手尋求幫助以度過難關。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汽車同樣面臨著業績下滑的困境。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財年,本田汽車經營利潤同比下降12.2%至1.21萬億日元。本田預計2026財年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都將繼續下滑。
鑒于本田和日產當前的業績和銷量情況,有日本汽車產業人士認為,雙方可以重新考慮新的合作方式以共同應對市場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