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長寧區的一家超市內,一場關于寵物的新零售革命悄然上演。這里,兩只泰迪犬面對初次見面的雪納瑞,驚恐地吠叫,其中一只甚至急得爬上了主人的大腿,被主人用上海方言寵溺地責備:“儂組撒啦?”(你干什么呀)。這樣的場景,正是“視寵為人”理念的生動寫照。
這家超市,正是近期備受矚目的寵物食品新零售門店“派特鮮生”(Pet&Fresh)的首店。店內,寵物們穿著時尚,坐在專屬的推車里,享受著室內專屬的“步行”時光。推車的掛鉤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寵物零食:羊奶棒、潔齒骨、果蔬凍干等,琳瑯滿目。
派特鮮生近日宣布完成了2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的天使輪融資,為其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這家占地僅200平方米的門店,貨架上擺滿了各類寵物用品和食品。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兩個鮮食柜臺:一側是供顧客挑選的生肉和蔬菜,現場烹飪成寵物餐;另一側則是各類制成品,如寵物沙拉和蛋糕。
派特鮮生的創始人侯毅,曾是盒馬的創始人兼前CEO,這位“喜歡做飯的上海男人”再次出手,將新零售的觸角延伸到了寵物領域。侯毅曾透露,派特鮮生將以“折扣化+新零售+直播電商+B2C+B2B”的全面渠道戰略,進軍這一新興市場。
從“人貨場”的角度剖析,派特鮮生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精準定位的高消費力人群——那些將寵物視為家庭成員的年輕中產。他們愿意花費大量金錢和精力照顧寵物,對價格相對不敏感,更注重品質。因此,派特鮮生舍棄了對配送時效的嚴苛要求,轉而打造線下舒適體驗。
在商品方面,派特鮮生的“貨”分為現制鮮食和自營及第三方貨品兩部分。鮮食作為主推品,被陳列在最顯眼的位置,且只能在線下購買。自營貨品占比超過50%,涵蓋了主糧、零食、罐頭、用品等品類,主打“獨特”和“質價比”。第三方貨品則涵蓋了市面上常見的寵物品牌,作為補充。
對于派特鮮生而言,場域是其著力打造的護城河。首店選址于長寧區海粟文化廣場,這里寵物友好設施完備,是寵物主們休閑散心的理想去處。派特鮮生的工作人員表示,盡管大多數貨品都可以在線上購買,但仍有許多寵物主愿意帶著寵物來逛超市。
派特鮮生未來將構筑三大店型:寵物友好店、社區店、商場Mall店。寵物友好店是專注線下場域的旗艦店型;商場Mall店旨在提升品牌認知;社區店則開在高密度社區附近,是賺取利潤的主力。
那么,寵物線下零售業態在中國是否成立?答案是肯定的,但有條件。線下零售的社交優勢是線上無法取代的,派特鮮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通過寵物滿足高凈值養寵人群的社交需求。然而,寵物線下零售店也需要做好供應鏈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派特鮮生的模式是否成立?部分成立,但范圍有限。其“線上+線下”融合模式依賴高效的冷鏈倉儲技術和履約配送網絡。然而,與盒馬相比,派特鮮生的模式更難復制,因為它要求養寵人群具備“鮮食喂養”的理念和與之相當的消費力,還要求所在地域具備“人寵友好”的城市生態。
派特鮮生是否出現在了正確的時間?大概率是的。鮮食和“人寵友好”代表了市場演進的方向。據艾瑞咨詢預測,2025年中國寵物食品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400億元,但寵物鮮食的滲透率僅5%,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可供開發。
侯毅,這位零售業老將已放出豪言:將在2025年開出100家連鎖店,希望派特鮮生能成為“上海寵物食品第一品牌”。夜色降臨,上海的寵物們在廣場上游蕩,它們的口腹之欲正滋養著創業者的雄心,而派特鮮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