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價格戰的白熱化競爭讓“以價換量”的策略曾是合資品牌的制勝法寶。然而,近期幾款車型的遭遇卻讓人對這一策略產生了質疑。一汽豐田亞洲獅、廣汽本田凌派以及林肯Z,盡管終端優惠力度空前,銷量卻并未因此回暖,反而持續低迷。
亞洲獅,這款背靠一汽豐田強大品牌,定位A+級市場的車型,上市短短三年,卻幾乎走到了停產的邊緣。盡管目前仍有高達4萬元的優惠,起售價已降至10萬元左右,但月銷量卻寥寥無幾。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級別的速騰在今年3月銷量達到了19286輛。亞洲獅的慘淡表現,無疑讓人大跌眼鏡。
亞洲獅的失敗,首先在于其產品定位的模糊。雖然官方希望以A+級的定位覆蓋緊湊級到中型轎車市場,但在國內市場,這一策略并未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亞洲獅的指導價與高配車型直接對標B級車,但產品力卻停留在A+級水平,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成熟的B級車低配版。入門版車型配置簡陋,缺乏競爭力,也是導致其銷量不佳的重要原因。
廣汽本田凌派,這款曾風靡一時的緊湊型家用轎車,自2019年采用三缸發動機后,口碑一落千丈,銷量急劇下滑。盡管后來推出了1.5L四缸發動機的混動版,并享受高達3萬元的優惠,但銷量依然未能恢復。凌派的失敗,在于其未能緊跟市場趨勢,滿足消費者對高科技配置和環保節能的需求。在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的沖擊下,凌派顯得力不從心。
林肯Z,作為林肯國產后的首款轎車,曾被寄予厚望。然而,如今卻面臨著降價求生的尷尬境地。盡管推出了限時一口價,起始售價調整至18.88萬元,但銷量依然慘淡。林肯Z的失敗,一方面在于其品牌影響力不足,頻繁降價導致消費者對其品牌價值產生質疑;另一方面,其產品也難以滿足當下消費者對智能化體驗和用車成本的需求。在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的沖擊下,林肯Z顯得力不從心。
從這三款車型的遭遇可以看出,燃油車在新能源革命、消費需求迭代以及品牌價值崩塌等多重擠壓下,正面臨著結構性危機。無論是曾經的傳奇車型還是強大品牌,都需要不斷提升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在當下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否則,就會像這三款車型一樣,逐漸失去往日的風采,甚至瀕臨停產或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