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隱藏式車門把手設計在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成為了備受追捧的潮流。然而,這一設計在實際應用中暴露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為應對這些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修訂計劃,并向公眾公開征集意見。
隱藏式車門把手,即將車門把手與車身融為一體,主要通過按壓、觸控、感應或自動彈出等方式開啟。目前市場上的隱藏式車門把手主要分為“杠桿式”和“電控彈出式”兩種。前者通過物理杠桿原理操作,后者則依賴電力系統進行開關控制。
隱藏式車門把手之所以受到車企的青睞,主要在于其科技感和美觀性。它不僅能提升車輛的外觀簡潔度,符合未來科技的審美趨勢,還能優化風阻,提高車輛的續航里程。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隱藏式車門把手已成為一種身份象征,被視為技術先進的標志。
然而,這一設計并非完美無缺。在低溫環境下,隱藏式車門把手可能會被凍住而無法打開。由于增加了許多元件,其造價成本和維修成本也相對較高。更嚴重的是,在嚴重交通事故中,一旦控制系統受損,門把手可能無法正常彈出,從而阻礙救援和逃生。同時,由于目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不同車輛之間的隱藏式車門把手操作方式和質量存在差異。
針對這些問題,此次的《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建議書提出了多項規范措施。包括汽車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安裝要求、隱藏式車門內把手和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標志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要求與試驗方法等。旨在確保在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能夠正常開啟,同時降低乘員緊急情況下的逃生難度。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指出,隱藏式車門把手必須配備機械或斷電保護裝置,并在車門結構內預留拉鎖通道,以避免碰撞變形阻礙操作。同時,應急裝置必須使用熒光反光材料,并確保夜間或濃煙環境下的可視距離。電動把手還需配備壓力傳感器,遇阻力自動回彈,以防止兒童手指卡住等安全問題。
此次公開征集意見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車輛的安全性,保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工信部強調,新標準將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安全冗余設計要求。同時,保證車門內把手安全標志的可見性,以及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
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新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標志著我國汽車行業在門把手安全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還對供應鏈和技術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預計將引發汽車產業鏈的深度洗牌,淘汰偽科技車型,倒逼技術創新。同時,新規定也強調了在科技感與安全性沖突時,安全性必須擁有絕對優先的地位。
隨著新規定的落地實施,汽車行業或將迎來一系列連鎖反應。例如,后視鏡的電子化、全觸控中控等爭議設計也將面臨更加嚴格的安全審查。這些措施的實施旨在提高汽車在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減少因車門把手失效導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對于消費者而言,新標準的實施將為他們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而對于汽車制造商而言,則意味著需要在滿足安全要求的同時保持產品的競爭力,這無疑將增加他們的設計和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