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集團近期在汽車行業的重大動作再次吸引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據悉,吉利正計劃私有化其子公司極氪,這一決定在極氪上市不足一年的時間內顯得尤為突兀,引發了市場的熱議。
吉利集團于5月7日正式向極氪提交了非約束性報價函,意圖收購其所有已發行及在外流通的股份及美國存托股票。對于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吉利方面迅速作出回應,表示此舉旨在應對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同時加強內部戰略協同和資源整合。
回顧吉利的發展歷程,去年底吉利曾推動領克與極氪合并,旨在壯大極氪集團。然而,如今吉利卻計劃將極氪整合入自身,這一轉變背后透露出吉利在戰略層面更為嚴峻的形勢判斷。據內部人士透露,吉利高層在春節期間對未來的市場前景持悲觀態度,因此決定進行戰略收縮,這與2014年吉利的整合行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2014年,吉利因多個子品牌陷入內部競爭困境,決定取消三大品牌,形成“一個吉利”架構,并推出五大產品系列。這一舉措為吉利帶來了數年的大幅增長,使其于2017年成為自主品牌銷量冠軍。如今,吉利再次面臨深刻變革,旨在突破411萬輛的銷量目標,并在2027年達到500萬輛的銷售規模。
然而,極氪自上市以來的市場表現并未達到預期。2024年,極氪品牌累計交付新車22.21萬輛,未能完成原定目標。進入2025年,吉利集團為極氪設定了71萬輛的銷量目標,但從前四個月的銷量來看,極氪仍面臨巨大壓力。在資本市場上,極氪的股價也受銷售端表現影響,一度接近低迷水平。
對于極氪而言,退市私有化或許是一個新的轉折點。退市將使極氪擁有更多調整經營的空間,避免資本市場的短期業績壓力,從而更專注于長期戰略布局和技術研發。退市后極氪與吉利集團內部其他品牌在采購、技術等方面的協同將更加緊密,有望通過資源整合減少虧損。吉利集團對旗下品牌的重新規劃也將明確極氪的高端定位,使其在全球豪華科技品牌領域更加精準發力。
此次私有化整合對極氪員工產生了不同影響。對于持有極氪原始股的核心員工,極氪已承諾不會因退市受到影響,并按高于發行價和近期交易均價的價格兌現股票。然而,對于普通員工來說,兩大集團的合并可能帶來人員調整的壓力。事實上,極氪的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團隊在整合過程中已面臨裁員壓力和工作強度增加的情況。
從品牌架構來看,吉利集團在私有化極氪后,將對旗下品牌進行重新規劃。極氪將定位為全球豪華科技品牌,領克則定位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而吉利銀河和中國星則定位為全球主流品牌。這一架構調整有助于各品牌在明確的市場定位下發揮各自優勢,避免內部競爭,實現協同發展。
在技術協同方面,極氪合并入吉利集團后,其在智能化方面的技術資產已轉移至吉利集團。例如,極氪的智能座艙團隊被整合入吉利研究院,這將進一步提升吉利集團在智能化領域的研發實力和技術整合能力,為旗下各品牌的智能化升級提供有力支持。
吉利集團的整合步伐并未因極氪的私有化而停止。領克與極氪的整合為后續整合樹立了典范,銀河品牌的升級以及翼真品牌的整合入局,還有吉利發布的高階智駕戰略和整合輔助駕駛團隊等一系列動作,都表明吉利正在不斷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強化各品牌和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
吉利還在探討路特斯、極星等上市公司退市的可能性。目前,極氪、路特斯和吉利的能源團隊都已被整合入浩瀚能源公司,路特斯與極星也經歷了人事調整,管理層的融合被視為進一步整合的先兆。吉利還曾與奔馳就smart的整合進行磋商,盡管未能達成協議,但整合計劃仍在推進。
然而,吉利集團的這一輪整合能否助力其在2025年完成411萬輛的銷量目標,并在2027年突破500萬輛銷量規模,仍面臨諸多挑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吉利需要在產品力、品牌力和服務力等方面持續提升,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時,整合過程中涉及的組織架構調整、人員融合和文化差異等問題,都需要吉利妥善解決,以確保整合的順利推進和協同效應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