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行業正步入一個動蕩與變革并存的關鍵時期,尤其是隨著2025年電動車新國標的即將全面實施,業界普遍關注這一轉折點是否會深刻重塑行業格局。
據艾媒咨詢最新數據揭示,中國電動兩輪車市場在2024年遭遇了銷量下滑,年銷量從2023年的5500萬輛減少至5000萬輛,降幅接近9%。這一趨勢背后,政策調整與市場需求放緩成為了雙重壓力源。
在這一背景下,多家電動車企業的財報數據呈現出分化態勢。傳統巨頭如雅迪控股(01585.HK)、新日股份(603787.SH)和愛瑪科技(603529.SH)均面臨不同程度的銷售挑戰。特別是雅迪控股,其2024年業績遭遇重創,營收與凈利潤分別下滑18.8%和51.8%,電動踏板車和自行車銷量也大幅下降超過20%。雅迪將這一困境歸因于去庫存壓力下的降價策略,然而,這一舉措并未有效減少庫存,反而導致毛利率進一步下滑,庫存量與存貨周轉天數雙雙上升。
與此同時,愛瑪科技雖然業績相對穩健,實現了營收與凈利潤的小幅增長,但仍面臨銷售端壓力,電動自行車和電動兩輪摩托車銷量均有所下降。分析指出,老牌電動車企業在智能化、品牌與技術升級上的滯后,使得它們在新國標實施后合規成本增加,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智能化需求,進而影響了市場表現。
相比之下,行業新勢力如小牛電動和九號公司(689009.SH)則展現出不同的增長軌跡。小牛電動通過渠道下沉和以價換量的策略,實現了營收的大幅增長和虧損的顯著收窄,尤其是在第四季度,增速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小牛加強了在二三線城市的布局,終端門店數量大幅增加,平均售價也更加親民,這些舉措有效提升了銷量和市場份額。
九號公司同樣表現出色,不僅在營收和凈利潤上實現了高速增長,電動兩輪車銷量也大幅增加。九號公司的成功部分得益于其精準捕捉到了行業消費升級的趨勢,主打智能、高端的產品定位恰好契合了消費者的新需求。九號公司在機器人業務上的大幅增長也為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盡管目前該業務占比尚小。
隨著電動車新國標的逐步落地,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速。傳統品牌面臨轉型壓力,亟需調整戰略方向以適應市場變化;而新勢力品牌則需鞏固增長勢頭,繼續深化在智能化、個性化、高端化方面的優勢。在這一背景下,2025年無疑將成為電動車行業格局演變的關鍵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