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田汽車即將揭曉其2025財年整體業績及2026財年預期的前夜,日本媒體已敏銳捕捉到風聲,透露特朗普關稅政策可能對豐田盈利造成沖擊,預計該公司2026財年利潤將縮水30%。這一消息迅速引發業界關注。
5月8日下午,東京時間,豐田社長佐藤恒治攜一眾高管亮相業績發布會,正式公布了2025財年(覆蓋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的財報數據。數據顯示,豐田全年營業收入達到48.0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1萬億元),同比增長6.5%;然而,營業利潤為4.7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05億元),卻同比下降了10.4%。面對特朗普關稅和日元升值的雙重挑戰,豐田預估2026財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營業利潤將大幅下滑34.9%,與業界先前的預測大致相符。
盡管面臨重重壓力,豐田依然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2025年,豐田系全面發力,加大在前沿技術和新領域的研發投入,豐田汽車推動收購豐田自動織機,正是其“大豐田體系”資源整合戰略的一個縮影。然而,全球戰略的轉折點已悄然來臨。
據豐田統計,僅今年4月和5月,其在美國的營業虧損已從去年同期的28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急劇擴大至1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3億元)。日元每升值1日元,豐田的年度營業利潤就將減少約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1億元)。盈利下滑之外,豐田管理層首次調整了對銷量的預期。原定于2026年將純電動汽車全球銷量提升至每年150萬輛的目標,在8日下午的發布會上被佐藤恒治社長明確表示為“需要重新考慮”。
特朗普對汽車征收的25%附加關稅遠超預期,迫使豐田重新審視其全球戰略,尤其是美國戰略。今年4月,豐田宣布向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工廠追加投資8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36億元),計劃建設新生產線以減輕關稅影響。然而,特朗普持續向豐田等車企施壓,要求其增加在美國的生產,他曾直言不諱地表示:“我不希望汽車在日本制造。”
在日本本土,豐田堅守每年生產300萬輛的基準線,以維持制造、就業和供應商體系的穩定,并通過出口汽車賺取外匯。8日下午的發布會上,佐藤恒治社長代表豐田表達了堅定的立場:“我們不能忘記國內生產的意義,豐田將毫不動搖地捍衛它。”同時,豐田也面臨著出口多元化的緊迫任務,以避免美國本地生產增加而其他地區出口未增導致的本土生產體制被重新評估。
在豐田集團的內部,一場體系力的較量正在上演。旗下電裝、愛信精機、豐田工業等七家頭部零部件供應商已計劃增加2025財年的研發和資本投資,以推進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其中,電裝本財年將聚焦智能化技術領域,研發支出高達6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2億元),同比增長7%。電裝緊跟豐田步伐,投資車規級芯片等前沿項目,并將汽車軟件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作為新業務領域。
豐田系正在改善內部治理體系,解決交叉持股等管理問題。豐田汽車正探討對豐田自動織機的潛在收購,由會長豐田章男親自主導,可能耗資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48.6億元)。此舉旨在加強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和戰略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