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功率芯片領域的巨頭們經歷了顯著的排名變動。根據知名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美光和聯發科憑借強勁的增長勢頭,成功躋身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之列,取代了原本的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這一變化背后,是汽車和工業市場銷售疲軟所引發的連鎖反應。
然而,近期市場傳來積極信號,預示著下半年汽車和工業領域的半導體市場或將迎來復蘇。德州儀器在其最新的第二季度財報發布會上,其CEO哈維夫·伊蘭表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全球各地的工業市場都在經歷復蘇階段。意法半導體同樣傳遞出樂觀信號,稱公司已度過谷底,對未來運營持積極態度。
具體來看,德州儀器在第一季度實現了40.7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1%,凈利潤達到11.8億美元。盡管個人電子產品市場出現季節性下滑,但模擬芯片業務成為主要驅動力,營收同比增長13%,達到32.1億美元。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汽車、工業和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強勁需求。而嵌入式處理業務營收為6.47億美元,同比微降1%,面臨市場競爭和需求波動的影響。德州儀器預計第二季度營收將在41.7億美元至45.3億美元之間,遠超市場預期,財報發布當天股價上漲5%。
相比之下,意法半導體的第一季度表現不盡如人意。營收為25.17億美元,同比下降27.3%,環比下降24.2%,遠超費城半導體指數成分股的平均降幅。其中,APMS產品組營收下降28%,功率與離散產品收入暴跌37.1%,運營利潤由盈轉虧,主要受工業控制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訂單延遲的影響。模擬、MEMS與傳感器板塊收入同比下降23.9%,智能手機MEMS傳感器出貨量下降18%,反映了消費電子庫存調整的持續影響。
恩智浦和瑞薩的財報同樣顯示出市場的疲軟。恩智浦本季度營收為28.4億美元,同比下降9%,環比下降9%。其中,汽車市場營收為16.74億美元,同比下滑7%,工業與物聯網市場營收為5.08億美元,同比下滑11%。瑞薩2025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12.2%至3088億日元,毛利率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至56.7%。車用市場營收同比下滑12.8%,盡管環比增長4.4%,但與之前的市場增長相比仍顯萎縮。
盡管四大巨頭的財報表現并不亮眼,但它們對下半年的汽車和工業市場均持樂觀態度。德州儀器表示,從周期角度看,公司在第一季度持續復蘇,工業市場也加入復蘇行列。意法半導體指出,公司訂單出貨比高于1,訂單量環比顯著增長,并持續推進汽車電子化和數字化相關策略。多家數據機構也預測,下半年汽車和工業芯片市場將迎來復蘇拐點。
然而,關稅問題仍然是影響全球市場的重要因素。由于美國關稅的影響,大部分機構都認為2026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會出現萎縮。TI表示,中國市場至關重要,正在與客戶密切合作以緩解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意法半導體則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全球裁員約2800人,以調整企業布局和削減成本。美國投行杰富瑞集團在一封給客戶的信中寫道,關稅帶來的中斷和不確定性可能打壓傳統芯片需求,預計半導體需求和銷售將以更快速度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