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車行業內掀起了一場關于智能駕駛術語調整的風波。多家知名車企,包括小米汽車、理想汽車等,紛紛將“智駕”相關表述替換為“輔助駕駛”。這一變化在小鵬汽車身上也尤為明顯,其在介紹部分車型時,悄然隱去了“高階智駕”中的“高階”二字。
5月6日,記者針對此現象向多家車企咨詢。盡管車企客服及銷售人員在介紹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時仍偶爾使用“智駕”等詞匯,但他們均強調了駕駛員人工介入的重要性,并明確指出“僅是名稱更改,功能未變”。
一位車企一線銷售人員透露,此番術語調整的背景是近期新能源車高速事故引發的輿論風波。車企為了規避風險,自發地修改了宣傳口徑,以此作為警示。事實上,早在南都此前的報道中,就有業內人士指出,L2級輔助駕駛的責任主體始終是駕駛員。
以小米汽車為例,記者在其官網上發現,SU7車型的“小米智駕Pro”已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Pro”,SU7 Pro和Max車型的“小米智駕Max”也變成了“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代客泊車”功能也被修改為“代客泊車輔助”。小米汽車客服表示,此舉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順應汽車行業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強調相關功能屬于輔助駕駛,并要求駕駛者時刻關注路況。
理想汽車同樣進行了相關調整。記者對比其官網前后的宣傳口徑發現,該品牌將“全系標配智能輔助駕駛”改為“全系標配輔助駕駛”,“理想智能駕駛AD Pro和AD Max”也分別更名為“理想輔助駕駛AD Pro”和“理想高級輔助駕駛AD Max”。理想汽車客服表示,現在只是將“智駕”改名為“輔助駕駛”,功能并未發生變化,且強調駕駛員在使用時需隨時準備接管。
小鵬汽車也未幸免于這場術語變革。記者注意到,該品牌此前在介紹P7+時多次提及“圖靈AI高階智駕”,但如今官網參數配置中已不再出現“高階”二字,僅顯示為“智能輔助駕駛”。小鵬汽車客服表示,他們一直都將該功能稱為輔助駕駛,并強調駕駛員的介入。對于近期宣傳上的變化,客服表示確實受到了事故案例的影響。
隨著車企積極擁抱智能駕駛技術,“脫手駕駛”等營銷手段逐漸變質,監管部門也開始出手矯正。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指出,近期因駕駛人錯誤使用輔助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頻發,部分駕駛人對輔助駕駛的認知存在誤區,誤以為“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文章還提到,若車企通過廣告或宣傳材料夸大輔助駕駛功能,誤導消費者,將面臨市場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
工信部也召開了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強調汽車生產企業應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指出,部分車企為規避風險,采用不符合國家標準與國際慣例的等級宣傳,導致消費者產生誤解。這種信息差已經導致了不少致命后果,行業亟待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