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曾是一段輝煌的歷史。自2015年起,中國連續八年穩居保時捷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無數富裕消費者競相購買Macan、卡宴、Panamera等車型,使得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在2022年達到頂峰,超過9.3萬輛,占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為保時捷貢獻了高達90.13億歐元的營收。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熱潮在2024年卻遭遇了斷崖式下滑。據去年數據顯示,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為56887輛,同比大幅下跌28%,成為全球唯一負增長的市場。相比之下,北美市場和歐洲市場(除德國外)的銷量均超越了中國,分別賣出86541臺和75899臺,中國市場的表現已接近新興市場水平。
保時捷官方將這一變化歸因于“持續嚴峻的經濟形勢”。確實,自2022年以來,中國消費者普遍進入了一種更為謹慎的消費狀態,即便是高消費群體也開始注重務實消費,從“工資未漲,車先換”轉變為“攢錢為先,謹慎出手”。特別是對于經歷過經濟波動的年輕人,他們在購車和消費時更加注重“二手保值”和“轉手不虧”,即便經濟條件允許,也不會輕易出手。
然而,保時捷銷量下滑的原因并不僅限于經濟形勢。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保時捷所處的高端市場正在受到新能源車的強烈沖擊。過去,保時捷憑借其卓越的性能、賽道血統、尖端技術和輝煌歷史,成功構建了難以撼動的品牌邏輯。但在新能源車時代,這些優勢逐漸失去效力。例如,小米Su7 Ultra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優于保時捷的部分車型,而仰望U9更是以驚人的加速性能和較高的價格展示了新能源車的實力。許多20多萬的新能源車也能輕松實現零百加速4秒左右,且功能配置更加先進。
保時捷過去所依賴的品牌價值、身份象征和豪華設計,在新能源車面前顯得力不從心。這些元素雖然依舊重要,但已不再是豪華品牌的底層支撐。真正支撐豪華品牌含金量的,是那些普通人難以復制的技術和工藝,如V8、V10、V12發動機、極限底盤調教和卓越的賽道表現。然而,在電車時代,這些技術優勢已不再是保時捷的獨家專利。
隨著消費者選擇的增多,許多有錢人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豪車來證明自己的身份。他們有更多的選擇,可以體驗不同的車型,并根據舒適性和性能來做出決定。因此,以保時捷為代表的豪車品牌,其銷量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產品力的下降和引以為傲的技術優勢受到挑戰。
更糟糕的是,這一趨勢可能只是開始。隨著新能源車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保時捷等傳統豪車品牌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如果它們不能及時調整產品策略和技術創新,可能連現有的銷量都難以維持。
保時捷需要認識到,新能源車時代已經到來,它必須適應這一變化,否則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這一現實不僅適用于保時捷,也適用于所有傳統豪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