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假期的到來,證券時報記者深入剖析了A股市場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中多個行業的業績亮點,為讀者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行業巡禮。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汽車行業無疑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行業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中不斷前行,而“價格戰”的硝煙也彌漫在整個產業鏈,對不同企業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
在整車制造領域,乘用車企業的整體業績呈現出穩健的發展態勢。特別是電動乘用車企業,更是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比亞迪作為行業的領頭羊,繼續保持著遙遙領先的優勢。數據顯示,比亞迪在2024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實現了29.02%和34.00%的增長,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同比增長超40%,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至33.2%。在2025年一季度,比亞迪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更是分別達到了36.35%和100.38%,繼續領跑市場。
除比亞迪外,其他電動乘用車企業也各有千秋。賽力斯在2024年實現了營收的三位數增長,并成功扭虧為盈,雖然2025年一季度營收有所下滑,但凈利潤仍保持著三位數的增長。而北汽藍谷則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綜合乘用車領域,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企業的營收在2024年出現下滑,但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則實現了營收的增長。然而,進入2025年一季度,這些企業的營收普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在利潤方面,上汽集團和長安汽車則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
在商用車領域,商用載客車與商用載貨車之間的業績分化明顯。2024年,主營商用載客車的中通客車、金龍汽車等企業營收普遍實現增長,而主營商用載貨車的一汽解放、東風股份等企業則面臨營收下滑的困境。進入2025年一季度,這種分化趨勢依然明顯,中通汽車、金龍汽車等企業的營收和利潤繼續實現增長。
除了整車企業外,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備受關注。據數據顯示,A股市場上市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眾多,超過250家,涉及多個子行業。在2024年,超過四分之三的上市汽車零部件企業營收實現增長,近六成的企業凈利潤實現增長。而在2025年一季度,多數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營收和利潤也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整體經營狀況穩健。
A股市場汽車行業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在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下,行業內部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但整體而言,汽車行業仍然保持著穩健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