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行業中,曾經有一家車企以其卓越的盈利能力被譽為“中國最賺錢的車企”,這家企業并非現今風頭正勁的比亞迪,而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汽)。
上汽與大眾、通用等國際汽車巨頭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系,推出了包括斯柯達、大眾、奧迪以及凱迪拉克、雪佛蘭、別克等一系列知名汽車品牌。憑借其龐大的品牌陣容和豐富的車型選擇,上汽長期穩坐中國車企銷量榜首,巔峰時期年銷量突破700萬輛,年營收超過6000億元,利潤更是位居行業前列。
回顧2018年,上汽的輝煌達到了頂峰,全年銷量高達705萬輛,凈利潤達到驚人的360億元,相當于每天凈賺1億元,這一成績不僅刷新了中國車企的歷史紀錄,也讓上汽實至名歸地獲得了“中國最賺錢車企”的稱號。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汽車市場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上汽也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出了智已、飛凡等新品牌,但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到了2024年,上汽的銷量和利潤均出現了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2024年上汽全年銷量僅為401萬輛,同比下滑20%,相比前一年減少了100萬輛。其中,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等傳統合資品牌銷量下滑尤為嚴重,一年少賣了68萬輛。這些曾經為上汽帶來巨額利潤的品牌,如今卻成為了業績的拖累。
利潤方面,上汽2024年的凈利潤為16.66億元,同比減少88%。更令人擔憂的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負值,達到了-54.09億元。這意味著上汽的主營業務已經出現了虧損,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嚴重挑戰。
上汽業績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主力車型以合資品牌為主,而這些品牌在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下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同時,上汽自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表現也平平,未能有效填補合資品牌銷量下滑留下的空白。
面對困境,上汽正在積極尋求轉型之路。一方面,上汽與華為展開合作,推出了全新品牌“SAIC尚界”,希望借助華為在智能化方面的優勢吸引更多消費者。另一方面,上汽也加大了促銷力度,積極推進新能源轉型,并努力拓展海外市場。
上汽能否重回巔峰,還需時間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汽正處于燃油車業務收縮、向新能源和海外市場擴張的轉型期,站在了發展的關鍵節點上。未來,上汽將如何應對市場變化,我們拭目以待。